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顽贼 > 第七百七十一章 汉中府志

第七百七十一章 汉中府志

汉中集团倒也不全是这样的笨蛋。

知府蒋应昌就干得很好,上任才几个月,就抽出业余时间删改编修万历年间的《汉中府志》,将清查出的田地、荒地、人口、赋税做了修改。

统计出汉中府各县熟地九千八百九十顷有奇,荒地及冲崩田地四千二百零六顷,沙淤滩地五十九亩,人口十一万一千三百三十四丁。

预计可征赋税,本色五万九千九百三十四石粮、折色四万九千九百四十五两。·兰\兰~文^学* ¨已?发¢布_最.新?章/节?

蒋应昌在公文里,就把话说到这,最后是一句请大帅定夺。

郎官赵跻芳左看右看,也没看明白,问道:“大帅,蒋知府这请大帅定夺,是说的修府志?怎么我看着有点怨气。”

赵跻芳的官职是郎官,负责的是刘承宗随从文书,本来在元帅府的地位特别低。

并非这个官职地位低、权力小,实际上他在文书方面,就是实打实的元帅府首辅。

不过因为他跟在刘承宗身边,每天见的都是元帅府最嚣张跋扈的那拨人,根本没人把他这个小秀才当回事。

但随着元帅军此次东征,路上在广武营用烤肉叉子格开了掷向刘承宗的飞刀,地位就水涨船高,现在张献忠见了他,都要称一声赵先生。

不过赵跻芳终究年轻,看不懂蒋应昌的信也正常。

刘承宗一看就清楚了,轻松笑道:“定夺什么?兵粮,蒋知府有怨气是再正常不过了,从我第一次见他,他就对我有怨气,哈哈!”

说着,刘狮子自己就高兴起来,对左右道:“没想到,当年我在合水县,还真捡着个干才能吏!”

他本身对蒋应昌没啥期待,这个人优柔寡断,缺乏手段,并不是这个年代能做大事的官员。

蒋应昌是秀才出身的倒楣蛋,跑到合水当知县,干得也不算优秀,跟地方士绅既不能合流、也无力对抗,没什么作为。

刘狮子但凡心狠一点、军纪烂一点,当年他就活不成。

后来被崇祯慧眼识人,升任平凉知府,靠的是刘承宗过境把合水县内部豪强打垮、外部流贼带走,就是栓条狗第二年都有功绩。

他到平凉依然没啥作为,无非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在那,占着这个知府官位罢了。

叫他去汉中做知府,也不过是别人很难跟罗汝才搭伙。

罗汝才跟张献忠不一样,张献忠是恶,一般不会跟文官起矛盾;罗汝才是浑,弄个硬点的文官跟他搭伙,没准真得出事。

但蒋应昌在汉中知府任上这几个月,没有掣肘,干的还真不错。

刘承宗拿着蒋应昌的公文,对赵跻芳笑道:“这位蒋知府,在汉中做的可比你家兄长在西安府要好啊!”

赵跻芳的哥哥赵跻昌,举人出身,在咸阳知县任上,被刘承宗提拔为西安知府。

赵跻昌做的也不坏,中规中矩,比较重视文教,毕竟其早前在山西介休县担任教谕。

但蒋应昌不一样,到汉中去,对知府工作就已经很熟悉了。

而且或许是早前一直在陕西做事,对元帅府行政混乱的特点更加了解,所以上任之初就重编了汉中府志。

编修府志,严格来说并不是知府必须做的工作。

甚至想编,一般还得知府、同知等官员,专门给朝廷打报告,得到准许了才会编。

但元帅府不一样,有个愿意编且有能力编的就谢天谢地了。

如此一来,地方上的赋税、户口、田地,元帅府中枢就能有个初步了解。

若各府都能把这事做好,那么整个元帅府下一年的预算,就很容易能做出来,户衙也就能分配财政,整体上就连通起来,形成持续发展的局面。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整个元帅府都在凑合着往前运行。

“跻芳,写几封信,先给,先给汉中府,让蒋应昌差人仔细丈清田亩人口,别拿着万历年的数照抄,把地准确的丈一遍,驻军的事情让他不要担心,很快就有结果。”

“让罗汝才全力配合蒋知府丈清田亩,多余的部队没饭吃,就先调两个营就食西安府。”

刘承宗说罢,又拧眉道:“另外再专门给他写封信,让他在军营辕门找个人抽他三十鞭子,这个笨蛋再敢冲动行事提刀冲我的衙门,我把他脑袋打进肚子里,一脚踢到泰萌卫去。”

“不用了,还有那个更笨的祖承勇呢,水土不服到一定程度了,能把营地扎在被大水冲了的山下,让他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