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①,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②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注释】
①持后:谦虚,不争强好胜。
②枉:不直。
【译文】
列子跟随壶丘子林学习道。壶丘子林对列子说:“你首先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接下来才是如何去做。”列子回答:“希望您能够告诉我,如何才能拥有谦虚的心态,我洗耳恭听。”壶丘子林继续说道:“只需要朝自己的影子看一下,你就会明白。”于是,列子冲自己影子看了看:弯曲身子,影子也会弯曲;挺直身子,影子自然就直了。这么看来,影子形状的变化,是由身体所决定的;为人处世上,外物决定了自己到底是窘迫还是顺达,这些不是自己能够改变的,而这恰恰就是保持谦让才能让自己走在前面的道理。
【原文】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①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人,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②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③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④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身:因果报应。遭遇的结果都是由行动所致。
②度:标准、法度或是礼度。
③神农:古时发明医药与农业的人。有炎:指炎帝。有说法是,炎帝和神农氏为同一人。
④度(duó):估计,推断。法士:崇尚依法治国的人。
【译文】
关尹告诉列子:“说得好,就会得到好的回声;说的恶,就会得到恶的回复;身子挺拔,影子就挺拔;身子矮小,影子就矮小。人的声誉,就如同回声;所得的回报,就如同影子。因此:说话时须小心,因为会招来相同的回声;做事要磊落,因为有影子相伴。所以,仅听见一人的话语,圣人便能得知他人对其的看法,对过去所作所为进行查看,就能知晓未来的走向,这便是圣人能早预测的原因。
“自己能够规范行为,但对此进行检验的,却是他人。我受到尊敬,肯定也会尊敬对方;我受到厌恶,肯定也会厌恶对方。成汤、周武爱戴众生,因此受到尊敬;夏桀、商纣憎恶众生,因此国灭身亡,这些都源于客观检验的结果。客观检验与自身行为的礼度都已明确,却没有遵守,就如同出门不经过大门,走路时不走道路。要是通过这些背离常理之法获取私利,难道不难吗?我对神农、炎帝的品德进行了考究,对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等有关典籍进行核查,对尊崇法制与感化众生的说法进行思考,最后发现,若是朝代兴亡的规律被破坏,这个朝代肯定命数不长。”
【原文】
严恢①曰:“所为问②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③,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严恢:人的名字。
②问:同“闻”。
③强(qiǎnɡ)食靡角:因抢夺食物而斗争。强:蛮力。
【译文】
严恢说:“若是学道之人以富有为目的,我现在拿到金钱照样能富有,如此一来,道又有何用?”列子说:“夏桀、商汤仅看到金钱,却将道抛在一边,因此毁灭了。幸亏我还没有对你说呢!要是人连道义都不知晓,只晓得吃喝,那不就是鸡狗吗!争强好胜抢夺食物,靠打架赢出王者,仅是禽兽的行为。要是行为如鸡狗、禽兽,还想获得他人的尊敬,简直天方夜谭。等到不受尊重的那天,就是迎来耻辱与灾难的时候了。”
【原文】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