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命令:“准备……”
“哗哗哗。”战士们取下背在肩上的兵器,动作快捷的往里面填塞丹药。然后第一排举起手中的火铳,对准了城墙下方的那一排穿着盔甲的假人。“放。”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战士们扣下了扳机,火石击打放出火花点燃火药。“砰砰砰……”的声响响起,一股烟雾也随之蒸腾而上。“这是火炮?”有人最快喊道。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这可不就是把火炮缩小了吗。真是天才般的想法啊,就是不知道威力如何。战士们可不会停下,放枪结束第一排士兵全部蹲下,开始清理枪管重新填塞弹药。指挥官马上大喊道:“第二列准备……放。”“砰。”“第三列准备……放。”“第一列准备放……”很娴熟的三段式射击法,出现在了大唐。陈景恪看的热血沸腾,曾经咱们被这种东西欺负过,以后就轮到咱们欺负别人了。我大唐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列强……不,我们要做唯一的那一极。随着这阵阵枪声,群臣相继沉默下来。这密集度,这持续作战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弓箭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杀伤力到底有多大。李绩是观察最仔细的人,毕竟马上这支军队就要随他去漠南参加实战了。要是不了解军队的战法,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只看火铳的使用方法,他脑海里就浮出了一个画面。结车阵以抵御薛延陀骑兵,以火铳兵发起射击,薛延陀的骑兵就是活靶子。然后他的目光看向远处的那一排靶子,现在就看这火铳的威力有没有它发出的声音那么大了。远的不说,只要和弓箭的威力差不多就足够了。()当听说李世民要让李承乾去定襄城前线的时候,陈景恪都惊住了。连忙跑到皇宫,道:“陛下,您这是什么想法?怎么突然让大郎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对他的反应,李世民相当得意,道:“没想到吧?哈哈……敢让太子去前线学习历练的,普天之下也就没有别人了吧。”陈景恪也不得不承认,道:“确实找不出第二个了,我估计这会让大臣们都要疯了。”李承乾可是获得了所有人一致认可的继承人,甚至连天都认可了(脚伤现日蚀)。为了皇权顺利延续,为了天下安宁,也为了自家的富贵,谁都不想他出事儿。就连陈景恪自己也同样不想看到他出事儿,于是就说道:“要不调千骑去保护大郎?”李世民想了想道:“也可以,让他和王方翼、李孝逸多熟悉一下也好。”潜在意思就是把这两个人留给李承乾使用,以免将来他接班的时候,手中没有自己可以信重的将领。王方翼和李孝逸的能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可以说两个人都是全才,只不过各有偏向,又完美互补。李孝逸更偏向于执掌后方大局,能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王方翼更偏向于当大军统帅,能把战争玩出花来的那种。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干不了对方的活儿,把他们调换个位置也同样能做的很不错。只不过从个人性格来说,他们还是愿意干自己最擅长也最喜欢的事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孝逸乃宗亲,王方翼和李承乾又是姻亲,关系都非常亲近。这一主内政一主军事的两个新秀,在李世民等人眼里就是李承乾最好的帮手。此时听陈景恪的建议,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至于李承乾会不会趁机拉拢千骑之类的,他根本就不担心。一方面是相信这个儿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有着绝对的自信。敢造我的反?你是没吃过大嘴巴子。“承乾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对军事不甚了解,我必须要帮他补齐,否则以后要吃大亏。”“这一次打薛延陀就是一次合适的机会,且李懋功也是值得信任之人,承乾跟着他能学到许多东西。”这就是李世民的理由,对群臣也是如此说的。群臣当然反对,尤其是文官系统就差去永安宫门前跪着请愿了。对于他们有这么多人教导,什么东西学不会,有必要去战场?武将一系的态度比较暧昧了,太子想去也行,不去也行。原因很简单。秦琼解释道:“太子知兵事对武将来说自然是好事,能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但就害怕他学的一知半解又胡乱插手,干扰前方将领的用兵方略。”陈景恪脑海里马上就想起了某运输大队长,远在天边用电话遥控前方,把机枪挪几米布置。不过他还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