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637章 辩论

第637章 辩论

“国师大人,您回来啦!”一个充满灵气的小童,在城门口迎接,是林澈门下最年轻的弟子。

“嗯,回来了。”林澈下马,拍了拍弟子干净的衣服,“京城这几日可有何异状?”

弟子略显失落的低下头,“国师,这些日子朝堂之上闲言蜚语不断,都在说国师您…”

林澈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马缰绳递给弟子,“这些我已经有所耳闻,不必挂心。”

但事实上,林澈心里明白,这些谣言对他的名誉甚至对他的师门都是难以预料的危害。

他决定必须以一场胜利来洗清自己的冤屈。

就在次日的午朝上。

朱元璋凌厉的眼神扫过朝中群臣,而那些叽叽喳喳小声耳语的官员们却在林澈走进朝堂的那一刻变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挥了挥手,“诸位安静。”

林澈跪拜于殿下,然后恭敬的站起身来,声音铿锵传遍整个金銮殿,“陛下,臣得知近日有谣言生于暗处,不仅玷污了臣的名声,更是对圣上的不敬,臣愿以一场辩论洗清这些污点。”

朱元璋目光如刀一般扫过一众朝臣,“好,朕也想听听你如何辩论。”

朝堂之上,官员交头接耳,议论声渐起。

林澈不理会身边的喧嚣,他深知这场辩论的重要,这不仅是洗清自己名声的战场,也是展示自己学识与理念的舞台。

于是。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林澈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权力与忠诚的辩论。

“诸位,忠诚与功名不应该成为将臣的负担,回顾历史,正因为有了那些心怀天下的大臣和武将,大明朝才能够国泰民安,一统四海。”

林澈运用自身对历史的身后理解与独到见解。

那些本以为只懂刀法的朝臣们不禁暗自惊叹,林澈将历史上的忠良并至于今日之事,强调无论功与名如何显赫,他的初心未曾改变,始终忠于大明,忠于朱元璋。

“若朝堂之上不能容忠良,老百姓又该把希望寄托在何处?”

这番话像是重锤击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使得那些有心人开始退缩,他们的议论声变得闷闷不乐。

朱元璋聆听完林澈的发言后,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转过身来,目光审视着众臣,那种威严使得所有的流言和小动作顷刻间消失无踪。

林澈趁机抬高声音,“陛下,忠诚做背景,功业做依附,臣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朱元璋面带微笑,这笑容中对林澈深深地肯定和赏识,“国师忠心可鉴,朕自是清楚,其余人等,若再有谗言诽谤之人,朕绝不轻饶。”

国师林澈的高明辩论,不仅牢牢守住了自己的清白,更是在朝堂上树立了忠良的标杆。

但朝堂上的争论生渐渐平息,朱元璋的视线又立刻转回到眼前的林澈,他对林澈的信赖和期望更甚以往,“林澈,朕看好你。”

林澈卑谦的躬身还礼,却心中明了,对于江山社稷的忠心不会因为时间活谣言而改变。

金銮殿上的辩论,只是平息谣言的开端,他的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为大明王朝的强盛而奋斗。

夜色降临,宫灯如注,国师林澈走出金銮殿,脚步沉稳,任由微风吹拂。

紫禁城中的一切喧嚣与纷扰都在他身后渐行渐远。

而他的身影在深宫之外,却如天边的明星,愈加璀璨夺目。

朱元璋的皇宫深室中,空气里弥漫着独特的沉香味,搅动着一室的轻烟与幽梦,国师林澈面前是一幅古朴的星图,配着天文仪器,他的指尖丛星辰图的北斗七星滑向南方的繁星。

那似乎是在寻觅这什么,又似乎在规划着什么。

朱元璋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一幅深思的模样,他看向林澈的背影,颇为期待这位国师的妙计,“林澈,你觉得这样真的能巩固朕的天下吗?”

皇帝的话语悠悠响起。

国师转过身,目光如注明亮,“陛下天文可以说是联系天与地的桥梁,是显示皇位的方式之一,若在京城之上建造一座天文观测站,以观测星象,对大明百姓而言是极大的祥瑞,对外则显示我大明的科学之盛,天子之威。”

朱元璋闻言,不由的放声大笑,“好,好一个观测星象,显示我皇威,朕今日的确感到王朝气运似乎有些不甚稳固。”

“若能以天象来安抚民心,自然是一举多得,你果真是真的良臣。”

国师林澈微微颔首:“陛下圣明。”

他的声音平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仿佛已经看透了未来之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