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只求速死 > 第五百二十三章新法

第五百二十三章新法

旁听到的对话。

“或许...这就是转机。”

次日天刚蒙蒙亮,朱翊钧就起身了。

他换上最体面的一件青布长衫,仔细束好发髻,对着铜镜整了整衣冠。

他推门而出。清晨的京城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只有几个早起的商贩在忙碌。

朱翊钧快步走向紫禁城方向,心跳随着脚步越来越快。

内阁位于文渊阁附近,平日里戒备森严,但朱翊钧因职务之便,有出入的腰牌。

守卫见他面熟,简单检查后便放行了。

踏入内阁院落,朱翊钧立刻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廊下几个舍人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见他进来,立刻噤声散开。

正厅的门半掩着,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此事非同小可!千人联名,背后必有主使!”

一个尖锐的声音道。

“李公此言差矣。教书先生们也是为朝廷着想,阳明心学确实不宜立为官学。”

另一个沉稳的声音反驳。

朱翊钧悄悄靠近,从门缝中窥视。

厅内,首辅徐阶端坐上首,面色凝重;次辅李春芳站在一旁,神情激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严世蕃。

严嵩之子,现任工部侍郎。¨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

他正拍案而起,满脸怒容。

“荒谬!这些乡野村夫懂什么学问?分明是有人借机生事!”

严世蕃厉声道。

“徐阁老,此事必须彻查!”

徐阶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

“严侍郎稍安勿躁。《教习疏》所言不无道理,朝廷当广开言路,岂能因言治罪?”

朱翊钧的目光扫过厅内,突然在角落的案几上发现了一叠文书,最上面一份赫然写着《千人教习疏》几个大字。

他的心猛地一跳。

趁着厅内争论正酣,朱翊钧轻手轻脚地溜进去,装作整理文书的样子,慢慢靠近那叠文件。

他的手指触到纸张时,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朱大人,你在做什么?”

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朱翊钧浑身一僵,缓缓转身,正对上严世蕃阴鸷的目光。

“下官...下官奉命整理今日奏章。”

朱翊钧强自镇定,微微躬身。

严世蕃眯起眼睛。

“哦?谁的命令?”

“是...是李阁老的吩咐。”

朱翊钧急中生智,指向正在与徐阶说话的李春芳。

严世蕃狐疑地看了看那边,又盯着朱翊钧手中的文书。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翊钧感到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但面上不显。

“回严侍郎,是昨日积压的奏章,下官正要拿去分类。”

严世蕃冷哼一声,伸手就要夺过文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阶突然开口。

“严侍郎,关于漕运改道一事,老夫还想听听你的见解。”

严世蕃的手停在半空,犹豫片刻,终究不敢无视首辅的问话,只得转身走向徐阶,临走前狠狠瞪了朱翊钧一眼。

朱翊钧如蒙大赦,迅速将《千人教习疏》的誊本揣入袖中,退出厅堂。

直到走出内阁院落,他才长舒一口气,发现自己的双手仍在微微颤抖。

他没有回自己的值房,而是径直来到内阁外的一处石阶坐下。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老的石板上。

朱翊钧小心翼翼地取出誊本,开始逐字阅读。

“臣等谨奏。学问乃天下之公器,不可轻变...”

疏文开宗明义,指出学问是国家的根本,不可随意更改。

接着详细论述了阳明心学的优点与局限,认为其强调个人体悟,难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更让朱翊钧惊讶的是,文中还大胆提出天下为公的理念,主张学问应当服务于百姓,而非成为少数人谋取功名的工具。

“...阳明先生之学,本为唤醒人心,使人各尽其性。若立为官学,必致穿凿附会,失其本真...”

朱翊钧读到此处,不禁拍案叫绝。

这正是他一直想说的话!

朝中那些鼓吹立阳明心学为官学的人,有几个真正理解王阳明的思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