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又行得数步,却看到常二郎没有跟上,便顿住了脚步。
常二郎发了一会愣之后快步跟上,朝着朱标问道。
“若是陛下夺下辽东之后,不知陛下在那辽地设立行省州县置流官治之?”
“贤弟为何会问出这么奇怪的问题。”朱标有些错愕地转过了头来朝着常二郎道。
“那辽地自古苦寒,人丁稀少,异族杂居之地,置流官以治,何其难也。”
“倒是辽地中南部一带,那里有不少的汉民杂居,倒也合置州县,遣流官以治民生。”
“至于更北之地,当置卫所军屯,以备有变才是。”
朱标正在洋洋得意地侃侃而谈,可是说了半天,就看到常二郎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
这着实让朱标有点蛋疼,怎么的,我亲爹还有满朝文武为了这平辽东,可是费尽了心思。你小子那是什么表情?
“怎么,莫非贤弟你还有更好的建议不成?”
“暂时没有,小弟我的确也得好好的想一想。”
常二郎摇了摇头,现在着实脑子有点乱,一时之间,不知道该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可问题是朱标此刻却保持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拗劲,拉着常二郎坐到了校院内的石凳子上。
“贤弟,我看你明明是有话要说,既然有话直说便是,难不成愚兄还能因言罪人不成?”
面对着姐夫哥说出这话,常二郎自然也不好再闭口不言。
“其实小弟我现在还没完全想明白未来将如此,不过有些事情,让小弟我觉得,那整个辽地,若是我大明不尽握于日,怕是日后又要重蹈覆辙。”
“嗯?”
“姐夫你可知晓,大唐中期开始日渐崛起的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还有那之后取辽而代之的金国,源出于何地吗?”
朱标的脸色陡然一僵。“这个愚兄自然知晓,就是源于辽东。”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而汉文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初,“燕王熙袭契丹”。
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
武则天执政时,契丹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李尽忠与其妻弟孙万荣反,攻陷营州,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是契丹人首次称汗。
唐玄宗恢复松漠府,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至唐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皇帝位。
之后的辽国之强,可谓是纵横整个大漠取代了整个突厥,成为草原之主。
之后更是让中原的北怂,嗯嗯,北宋称弟。之后,女真人又在那白山黑水之地弹了起来,经过了多年的争战之后,覆灭了那令北宋忌惮的辽国。
甚至还把那北宋给揍成了南宋。
在那之后,铁木真强势崛起,这才取代了辽与金这两个都崛起于辽东的王者,成为了搅动欧亚大陆风云,最终掐灭了南宋的强势政权。
“所以小弟我觉得,我大明万万不可将那片白山黑水之地轻视,更不可再让那里的异族有起伏之机。”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看到常二郎愁得眉头紧锁到化不开的模样,总觉得有点心惊肉跳的朱标勉强一笑朝着常二郎安抚道。
“贤弟,你说的这些,愚兄焉能不知,只是,我大明连那北元都能够驱逐,难道还能拿一个小小的辽东没有办法不成?”
“姐夫言之有理,只不过,我着实有些担心,我大明,是否会如那当年强盛到令天下威服的大唐一般,太过轻视四方异族。”
。。。
坐在马车里边的朱标,耳边一直在反复地回荡着常二郎的那番话。
那强盛到令父亲至今每每提起过往的历史,必然就会拿那强大的唐王朝来作为比照。
而大唐王朝的兴奋,唐玄宗之后,便陷入了纷乱,而即使是在唐玄宗时间,那辽东之地,亦是反复不停,战乱不断。
究其因由,还是一句话,治理地方不力,异族杂居,不愿遵大唐之号令。
什么瀚海国,辽国、金国,此起彼伏,唐末之时,石敬塘献出燕云十六州之后,更是令中原势弱。
直到现如今,大明王朝,终于力挽狂澜,燕云十六州,终于重回华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