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龙涎香的气息在初春的寒意中显得格外浓郁。*萝′拉%t小§(e说?±@ \已§发:ˉ布?`/最|$+新÷¨°章!?节_殿外积雪未消,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胤禛——如今己是雍正皇帝——正伏案批阅奏折,朱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在静谧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宜修站在殿外廊下,手指轻轻抚过袖中那份名单的边角。这份后宫嫔妃的位份安排,她己反复斟酌了整整三日。今日,她特意换上了一袭绣金凤朝服,发髻上的点翠凤凰步摇随着她的呼吸微微颤动,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皇后娘娘,皇上请您进去。"苏培盛从殿内躬身出来,声音压得极低。
宜修微微颔首,抬步跨过那道朱漆门槛。殿内地龙烧得极暖,与外面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她的目光落在御案后那个身着明黄龙袍的身影上——胤禛的眉宇间己有了几分帝王特有的威严,眼下隐约可见疲惫的青影。
"臣妾参见皇上。"宜修行至御案前三步处,盈盈下拜。
雍正搁下朱笔,抬眼看向自己的皇后:"起吧。皇后这么早过来,可是有事?"
宜修笑着从袖中取出那份精心准备的名单:"皇上,新朝伊始,后宫诸姐妹的位份也该定下来了。臣妾拟了一份单子,请皇上过目。"
苏培盛接过名单,恭敬地放在御案上。雍正展开细看,眉头微蹙。宜修站在一旁,目光不着痕迹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变化。
"冯氏为裕妃,居承乾宫,李氏为齐妃,居长春宫,年氏为年妃,居翊坤宫..."雍正低声念着,手指在名单上轻轻点过,"齐氏为端嫔居钟粹宫,林氏为敬嫔居咸福宫,曹氏为贵人..."
宜修适时解释道:"冯妹妹和李妹妹都有皇子,为妃位理所应当。\j*i?a,n`g\l?i¨y`i*b¨a\.·c`o¨m¢年妹妹家世显赫,兄长年羹尧又立下大功,臣妾以为封为妃也很妥当。齐妹妹入府最早,性情温婉,封为嫔也合礼制。其余姐妹的位份,臣妾都按家世、资历做了考量。"
雍正的目光在名单上逡巡,忽然问道:"这样西妃却是满了三位…"
宜修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显:"是,臣妾想着待日后有了子嗣再行晋封。若皇上觉得不妥..."
"年羹尧虽是朕的肱股之臣,但也是臣子,"雍正打断她的话,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世兰的位份也很是妥当。"
宜修藏在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脸上却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恍然:"那是哪位妹妹的位份臣妾考虑不周?"
雍正将名单合上,递还给宜修:"若昭进府多年,弘安也很是伶俐,就晋为贵妃,只是裕这个封号不好。”
宜修松了口气:“冯妹妹静默谦顺,端庄有礼,又育有阿哥,臣妾才拟了这个封号,不如皇上指一个封号给妹妹。”
“珍,怎么样?”
“可有什么出处吗?”
“裕字太平淡,朕与若昭相伴多年,这个字谦顺有余,亲近不足,锦绣有光摇竹影,珍珠无价买春花…朕心中自是万分珍重。”
宜修笑着点点头:“此字配若昭倒是很合适。”
“世兰赐封号为华,赐协理六宫职权,端嫔为端妃,欣贵人改为欣常在,其余的就按皇后拟的办吧。~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皇后办事,朕很是放心。"
"臣妾领旨。"宜修接过名单,又福了福身,"那各位妹妹册封礼定在三日后可好?"
雍正略一思索:"准了。让内务府好生准备,不可怠慢。"
"臣妾明白。"宜修温顺地应着,眼角余光却瞥见雍正案头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有几份赫然是年羹尧的请安折子。
她心思电转,又轻声道:"年将军近日连连捷报,西北战事渐平,实乃朝廷之福。年妹妹在宫中得知兄长如此为国尽忠,想必也十分欣慰。"
雍正的目光微微一凝,随即淡淡道:"年羹尧确实有功。皇后若无他事,就先退下吧,朕还有奏折要批。"
宜修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那一瞬的异样,心下了然,面上却不露分毫:"臣妾告退。"
退出养心殿,宜修走在回宫的路上,初春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她拢了拢身上的貂裘,心思却比这天气还要冷上几分。
"剪秋,"她轻声唤道身侧的贴身宫女,"去查查,各宫有何异动。"
剪秋低声道:"娘娘,皇上此举..."
宜修脚步微顿:"若昭晋位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