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动荡不断,曹国公府请求彻查。
他们不敢攀咬太子,就想攀咬苏珺,当时是苏珺在场,是她先发现这桩事情的。
但是苏家不是好欺负的,这几天的朝会乱成了一锅粥。
曹国公理智上知道这件事肯定和苏珺无关,因为太子妃没有动机做这件事,但是自己的世子死了,就用一个奴婢打发了自己?
曹国公心中不甘。
张昭训再被太子宠爱,在这些人家眼中,不过是一个仗着美色上位的宫女,上不得台面。
真要勋贵高看一眼,
皇帝这两日头疼得厉害,只能一边安抚曹国公,一边吩咐人彻查这件事。
曹国公府那边觉得皇帝敷衍,太子这边也不满意。
食髓知味。
没有人比得上张氏,夜中孤枕难眠,不过三日,太子就开始思念张氏。
张氏陪在太子身边长达三年,整个人完全围绕着太子转,无论是夜间侍寝,还是白日侍奉,太子都习惯了张氏服侍。
所以太子去了永巷,私会张氏。
苏珺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丝毫惊奇,果然,太子确实宠爱张氏。
“张氏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了吗?”
冬霜道:“奴婢吩咐人送饭时多说了两句,张氏以为自己买通了永巷的人,完全相信了这些消息。”
苏珺道:“本来就是真的消息啊,那下面就更热闹了。”
曹国公接受不了独子死亡事实,但也绝不会因此彻底和太子决裂,因为曹国公府在太子身上下注太多了。
曹国公需要为整个家族考虑。
但是如果说一个世子死亡,还是自幼陪伴太子、对太子忠心耿耿——当年可是愿意帮着太子弄废大皇子的啊——的伴读死亡,都不能得到太子的安抚。
太子还要护着一个婢女,哦,现在是昭训了,那么曹国公会对太子失望。
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勋贵也会感到心寒。
曹国公世子是疑似和张氏偷情,但是这件事的真假至今没有定论,是不是被他人算计也不得而知。
退一万步,就算曹国公世子真的这么做了,但现在曹国公世子死了啊。
身为这场偷情的另一个人,张氏理所当然该死。
如果曹国公世子死了,张氏还是安然无恙,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他们确实偷情了,但是在太子眼中张氏比曹国公世子重要,太子喜爱张氏到了——虽然张氏之前和曹国公世子有了首尾,但是太子丝毫不在意。
那么苏珺是太子真爱的话,就是一个笑话。
第二他们是被算计了,太子喜欢张氏,舍不得处置她,就算她被曹国公世子看了身子,太子也不介意。
那么事情绕回来了,既然是被算计,曹国公世子无辜而死,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张氏!
无论这件事是不是张氏做的,皇帝起码要表现出安抚曹国公府的意思,杀了一个张氏吧。
曹国公府不能攀咬太子,不能攀咬太子妃,可竟然连一个张氏都不行,这就欺人太甚了。
曹国公府是开国勋贵,与国同休,一直对天家忠心耿耿,是皇权的基石之一。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前提是有人愿意拱卫皇室,愿为皇帝赴汤蹈火。
勋贵就是皇帝最能依靠的一股力量。
所以无论如何,皇帝都该安抚曹国公府。
太子当然不这么想,在他的眼中,他是君,曹国公府是臣,就算他真的将整个曹国公府下狱,那又怎么样呢?
这件事是曹国公世子不对在先,张氏只是无辜牵扯进来,他都不计较曹国公府冒犯张氏的事情了,曹国公吃了狗胆,竟然敢要自己的昭训赔命。
这么想,对吗?
当然可以,皇权至高无上,太子地位稳固,自然可以将臣子看作牛马,不考虑他们的心情,认为自己的一切东西都高于臣子。
可是臣子是人,人的心中就会有一笔账,既然太子没有将我们看作腹心,那么就不要想让勋贵为太子不顾性命、赴汤蹈火。
现在看不出问题,可来日太子储位不稳的时候,勋贵保持沉默就是对齐王最大的帮助。
苏珺慢慢走出了房间,站在廊下,感受着午后的微风,近日死寂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
太子能将天然站在他身边的勋贵逼得反目,这也是一种本事。
太子自幼为储君,天然认为自己至高无上,却忽略了这世间所有的规矩都是人制定的,并且需要人去维护。
储君的地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