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皇帝却觉得自己身体虚弱了许多,比不得上两年了。
皇帝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这些日子他多处理一会政务就会觉得头疼,可太医却看不出问题,只能劝皇帝多休息。
自己真的是年纪大了啊。
皇帝心内自嘲。
而在东宫,太子却神色仓惶,他刚刚知道消息,齐王可能发现了他给父皇下毒的事情。
“殿下,我们必须先行动,今夜就是最好的时机!”
魏国公府的人还有人在禁军中,只要快些做事,等明日大臣反应过来一切就会成定局了。
当夜,宫中乱成一片,太子谋反。
幸好当时齐王就在宫中,带着乾清宫中的侍卫抵住了叛军,以少胜多,俘获了太子。
当时策划这一切时,苏珺问楚桓:“你和太子兵力相差悬殊,这件事可有把握?”
皇帝宠爱太子,父母爱子女总是没有缘由的,所以皇帝知晓太子给他下毒,也不一定会立刻废太子。
因为爆出这件事,太子就会丢了性命,最差也是会被幽禁一生。
自己疼爱的孩子落到这种下场……皇帝一定会犹豫,要不要处置太子,甚至会替太子瞒下这件事。
所以最好是要让太子谋反,在所有人眼中看到太子谋逆,皇帝无法为太子隐瞒这件事。
但这样的缺点是,苏珺等人手中没有多少禁军。
齐王必须以少胜多,而且最好是速胜。
“珺儿,行军打仗的事情,你只需要信我就好。”
齐王确实做到了。
当宫外的大臣和皇室宗亲匆匆赶来,得知前因后果后,大家脑子嗡鸣,有人站立不住,直接倒在地上。
这、这一切实在是超出了想象。
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太子怎么可以这么做啊?
皇帝现在昏迷不醒,宫变发生的时候,平安就去唤醒皇帝,然后发现皇帝已经昏迷过去,现在太医正在给皇帝诊治,这时候不能让大家这么揣测下去。
平安主动站出来说了当初太子掌掴苏珺一事以及张氏落胎的真实缘由,一来苏珺侍疾时,太子在和侍妾颠鸾倒凤,丝毫不关心皇太后身体,太子妃回来后,还倒打一耙,将这件事推到苏珺身上,可见太子本人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东西。
所以太子宫变这件事,绝对和皇帝无关,不是皇帝对太子不慈,逼太子这么做。
二来,太子因为张氏对侍疾的太子妃动手,可见太子的心上人是张氏,而不是太子妃。
那么想一想太子先祖做出的事情,太子的动机就很明显了。
太子是楚家的痴情种,只是他痴情的人是张氏,因为张氏被皇帝关在诏狱中,太子为了救张氏,所以做了这件事。
太子谋反的原因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当皇帝醒来后,听完众人的转述,默认了这个缘由,虚弱道:“就这样吧。”
皇帝说这话时,心中未尝不是在滴血,皇儿要杀自己,皇儿将会被终身囚禁……这两件事都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再加上身体中毒,毒素深入肺腑,他已经没有什么气力去做事了。
皇帝只能默认这个理由,因为真实的理由说不出口,皇帝已经想通太子这么做的理由,可是不能说。
这回牵扯出太子遇刺一事,又牵扯出魏国公府。
太子已经丢失了储君位置,他的母族不能再犯错,否则太子就真的没有依靠了。
她的身后名也会受到影响,新的太子会是她的庶子,那么皇后和魏国公府更要完美无缺。
对于这个解释,大臣心下是犯嘀咕的,真的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太蹊跷了。
可是想想太祖皇帝曾经做下的事,似乎可以理解太子的行为?
不管大臣心中怎么想,明面上就是这么一个理由了。
当然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人,都认为真实理由是太子被齐王逼急了,因为齐王屡立战功,太子养伤时,皇帝又给齐王举办了庆功宴。
*
皇帝寿命所剩不多,不到一月了。
但是这更危险,因为皇帝只要活着,他就有生杀大权。
寝殿中,只有皇帝和齐王两人。
皇帝道:“这一切是你策划的?”
齐王负手站在殿中,道:“到了现在,父皇还是舍不得怪太子吗?”
皇帝当然知道,无论旁人怎么撺掇,只要太子不动心,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身为储君,本身就是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