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阿璀要不要去瞧龙舟赛?
说笑几句,他二人话题渐远,后又提起迁都事。本文搜:EZ看书网 ezksw.org 免费阅读
迁都之事,最开始也只是晏琛与几个心腹讨论过,后来也未加遮掩,慢慢传出去。
于是朝中这两年几乎都知道陛下早有迁都的打算,开始时反对的声音自然也是有的。
不过那会儿这事也只是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陛下的态度,毕竟也还未有明旨下来。
直到两年前,晏琛第一次将这事在朝议上提起,命朝臣共议,才算是将这件事真正摆到明面上来。
那会儿朝议的问题无非两个——迁都与否?迁都何处?
对于前一个问题,晏琛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强硬地表示迁都是必然的事,无非早晚。
晏琛当初未登基时,治军素有严苛之名;但登基之后,治国手段却不那么凌厉。
而在此事上突然态度强硬起来,倒是让众臣沉默之后思之再思。
不过朝堂上那么多人,每个人立场不同,想法不同,反对的人总还是有的,最后几乎便是对立的两派了。
那会儿崔寄所表现出来的还是中立的立场,对晏琛迁都的决定并未直接表态,以致于晏琛还以为崔寄心里也是不同意迁都的,只是他一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故而持不支持不反对的默认态度。
然而那时三日之议,朝中吵得不可开交。
那三天,晏琛头疼地看着下面唾沫横飞,崔寄则悠然自得作壁上观,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两句话。
但即便晏琛那会儿还没摸清崔寄对迁都真正的想法,当他求助于崔寄的时候,崔寄口中虽对他说“此事其实不必那么着急”,次日朝议上他还是开了口。
又是一次“盐梅先生口舌可比刀锋”的最直观的佐证,半日时间,崔寄从文化、经济、历史、军事等等各个角度,十分全面又透彻的剖析金陵为都城的弊端,以及往北或往西迁都的好处,并以此将那些反对迁都的半数朝臣驳得哑口无言。
自那次之后,迁都这件事情,在晏琛这边来说便是定下了。
但他最先属意的幽州,却不是崔寄觉得最合适的,他的建议是莫要往太北边去,选个往西边去一点,略靠中间的地方最合适。
后来几次商议调查之后,暂时定下的幽州、奉元、雒阳,与早年关渡与阿璀说起的最合适的几个都城不谋而合。
去岁自阿璀提过,关渡最属意奉元,晏琛与崔寄的目光显然也更放在了奉元这里。
奉元其实也是先时崔寄最看中的一处。
后来定选都城的事情,他二人也与关渡商议过多次,在朝议时也议过几次。
去岁年底前,又派了几队人马,分别往幽州、奉元、雒阳,专门行勘探事,目的便是从各个方面了解这几座城池之优劣。
只是这事情细致繁琐,需要的是时间,派出去的人也还未回来,故而尚未真正有定论。
阿璀看着他二人之间对谈,不知怎的,言词中竟然提到“薛公望”这个名字,只是语焉不详,阿璀也没摸清重点。
薛公望先前被贬河南府虢州司马,去年便已去虢州赴任了。
她有些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漏看了什么,明明刚开始还是在说迁都的事情的,怎么突然又说到薛公望了。
等她再细看时,才发现他们议的还是迁都事,不过话题却在奉元。
奉元……
阿璀想了一会儿,薛公望所在的虢州,离奉元似乎蛮近的?
思及此,有些怀疑,先时阿兄将薛公望贬去虢州,莫非是很早的一步打算?
她这边默默思索,那边晏琛与崔寄却已经停了。
晏琛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朝崔寄道:“远路回来已是辛苦,又拉着你说了这许久的话,你还是快回去休息吧。”
“走水路回来的,倒也不累。”崔寄笑道。
又朝那边发呆的阿璀眼前晃了晃,待她看过来,才笑道:“过几日端阳节,秦淮河那边有龙舟赛,很是热闹,阿璀要不要去瞧瞧?”
阿璀还没说话,晏琛却拦住:“端阳节那日想来人多又杂,上次上元节的事情便让人心惊胆战,怕是再遇到什么意外。”
“上次的事情也是我的错,那会儿便不该留阿璀自个儿去观灯的。”崔寄如今想起也还是有些后怕,好在阿璀没出什么事,又道,“阿璀若想去观龙舟赛,我回头亲自陪同,寸步不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