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78章 乡贤缙绅

第178章 乡贤缙绅

及使用情况,然后便是学生招收数量,教学情况,学生们的成绩等。

都很不错,赢得热烈掌声。

然后是副校长董七郎,他做了更细致的报告,尤其是教学这块。

李逸现在大多时间在长安,无极小学主要是他主持,办的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他身后还有李逸和董秀才两人指点。

整个无极堡,现在有五百亩学田,有朝廷官府划给的,也有乡贤们捐赠的,还有用学会的资金买入的,

五百亩学田,有十户佃户,都是招收的灾民家庭,学会给他们提供耕牛种子农具等,他们一户佃租五十亩地,三十亩稻田二十亩桑麻田。这些人实际上都等于是逃户,不在户籍上了,所以他们没有分田授地,也不需要缴纳租调和服役,只需给学会交租。因为现在一无所有,因此现在分成拿的少,交的租较多,以后他们慢慢攒下些本钱,置办工具等,就能提高分成。

学会剩下的钱绢粮纸笔墨等还不少,

钱、粮,大多拿出去放贷了,因为李逸规定,学会的放贷利息,跟李家的一样,都是半年期,月利四分,而且不许到期后利滚利。

这个利息,相比起如今公廨借贷,寺庙借贷都低,比起民间的借贷就更低。借的人还是不少的,

但学会借贷也有条件限制,要看借贷的原因,还一般只借贷给本县乡里百姓,主打的是小额的借贷。

“浅水伯,我们无极学堂,年后应当再多招一些学生,现在有这么大办公场地,学会的钱粮也还算充足,就该扩大招生范围,不再仅限于罗家堡等几村。”

王乡长先开口,

他提议,应当把整个御宿乡都纳入招生范围中,

而招生年龄可以再规范一下,比如只招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男孩。

而冯乡佐则认为,无极学堂应当是三年学制,读完三年就毕业,若是真的成绩优秀又有天赋的,可以举荐入县学读书。

“我觉得咱们无极学堂免费办学初衷虽是好的,但有些孩童确实没有这个天赋,我觉得他们读三年也没必要,应当要有考试,读完半年一个学期,就要考,成绩太差的就没必要继续读,直接劝退。”另一位名誉理事说道,这位是王乡长的兄弟,长安县法曹佐。

“好钢得用在钢刃上,大家集资,捐赠钱粮,也是想着为乡里育才,浅水伯有教无类的想法固然好,可有些娃确实也没有那个天赋,一直读也学不到东西,徒浪费时间和学校资源,”

王法佐的话虽然有点直接,却也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无极学堂要做大做强,要有更大影响力,那就得出成绩,而不仅仅是砸钱进去。

他提出的每个学期考试,成绩太差的就要退学,还是比较狠的。

李逸很耐心的听着大家的建议,

学堂虽是他创建的,但一开始就有大家的捐赠,也早早设立了学会,那他也得听大家意见。

来自隔壁丰谷乡的刘乡长也提了意见,

他觉得学会当扩大招生,甚至可以允许非附近几乡的学生来读书,但他们应当交助学金。

现在学堂就有交助学金的学生,这些人属于自费生,他意思是要扩大自费生。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现在无极小学可不只是原来初建的那个小学,现在的无极小学,在皇帝那都挂了名,学堂都是皇帝敕建的,不少朝廷有司衙门,都在关注这个学堂,还拨了钱粮、田地等,

这些乡下豪强地主们,谁不想借此刷点名声。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

李逸发言,

“我觉得诸位乡贤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无极学堂要办好,需要群策群力,现在学堂大了,也确实可以多招些人。

我也说下我的意见,

首先,我们无极学堂要立足御宿乡,面向整个万年县,从明年开始,本乡五到七岁的孩童,都可以报名,只要不是天生智力缺陷的傻子,都可以入学。

而本乡以外的万年县其它四十几乡的学生,五到七岁的也可以报名,但暂时需要自费,并交一笔助学金。

关于女娃上学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当允许她们也有这个读书的机会。”

李逸拿起茶杯喝了两口茶,

继续道:“其次,就是刚才大家说的考试这个事,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可以半年一小考,一年一大考。半年小考成绩太差,平时也不达标的,可以劝退。

而每一年,要升入下一年级,就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