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匹马全买下?”
杜如晦呵呵笑了两声,“我倒是能猜到无逸的想法。”
“哦,何意?”
“突厥人有的是马,也跟我们交易了几次,价格越来越高,确实有讹诈我们之意,要是我们这次还是照价全买,那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这次我们只买一半,既是对他们不断提高马价表示不满,二来也假装我们现在财政困难,拿不出太多钱来买马,
我们既向他们示穷,也向他们表示挑剔,这样突厥人除非以后不想再卖马给我们,否则他以后只能挑更好的马来,并且不能再漫天要价。”
“无逸,你真是这么想的?”长孙无忌问。
侯君集则怀疑这样有没有作用。
“当然有用,博弈嘛,就是互相拉扯,各有顾忌。我们现在固然不好跟突厥人撕破脸,但他们也并不想就跟我们翻脸,”
“那不如干脆这批马都不买,或是把价格压更低些。”许世洛插话。
“两万五一匹好马,这个价格是给突厥人留了面子的,不能真闹翻了。也不用觉得太贵,我们剩下一半的马不买,他们不可能再千里迢迢赶回去,到时还是得出售,朝廷再安排民间商人私下去买,狠压价格,
这样两头一平均,也就能得到个较正常的价格。
突厥人也有了面子,我们也表明了立场,而且没多花钱,不挺好么?”
侯君集挠头,“你年纪轻轻,怎么满脑子弯弯绕呢。”
李世民批评这个儿时伙伴,“这是智慧。”
李逸如今也已经不知不觉的就成了李二小圈子的一员,虽然还算不上核心,但李二确实把他接纳进这个小圈子了。这个结果,也是李逸有意靠拢,
双向奔赴。
太子也几次拉拢过李逸,但他最后却靠向秦王,估计好多人可能都有些想不明白。
但李逸通过献药,以及几次出谋划策,已经成功赢得李世民的信任和赏识。
这次李密出关一事,李逸就提前精准到了后面的一系列走向,更让李世民深深佩服。
所以今天,
他也是直接又来问计。
“朝廷收到消息,马邑刘武周已经接受其妹夫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正在调动粮草兵马,
而且刘武周还已经得到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
茶汤在锅中翻滚,热气蒸腾,茶香四溢。
长孙无忌道:“四大王虽年轻气盛,但也有老将辅佐,太原当不会有事。”
李世民叹气,“辅佐元吉镇守太原的宇文歆上奏天子,那混帐居然只知游猎嬉戏。”
房玄龄摇头,“这要传出去,河东民心······”
“长安城都在传,说齐王常命几百奴婢伎妾着甲互搏取乐,以致死伤甚者,而重伤者直接弃于乱葬岗任自生自灭。“李逸手指在几案上轻轻敲击,“太原城粮草虽足,然民心如干柴枯草——“他忽然攥拳,“稍遇火星,便是燎原之势。“
若刘武周大举进犯,就凭宇文歆、窦诞、刘德威这几人,肯定敌不过宋金刚、尉迟恭等悍将,而四大王在并州不仅帮不上忙,只怕关键时候还会弃城而逃,
这主帅一跑,并州必然失守。”
长孙无忌有些不认同,“宇文歆和刘德威也是经验丰富的大将,况且太原是龙兴之地,也还有几万人马,以及可用十年的粮草,太原城高墙坚,防守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吧。”
李世民道:“我觉得无逸说的有道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元吉就是个没长大的纨绔,人年轻,又不熟悉军务,更不懂打仗,一遇大敌,形势不利,弃城逃跑也是极有可能。”
“无逸,你说我该怎么办?”
李逸道:“大王可以上书陛下,向陛下进言,请加强太原防御,换将,甚至请缨亲自前往太原替代齐王。”
李世民摇头,他知道就算提出来,皇帝也不会同意的,否则他现在也不会是这么个被架起来的局面了。
“大王别灰心,该上书还得上书,至于陛下不听也不急,这回不用,那下回总得用。”
“你是说太原必定失守?”
“必定。”
“太原是我大唐龙兴之地,万不可失,就不能保下?”
“保当然是能保,可陛下不用大王,不肯换下齐王,那注定还是要失守的。”
李世民咬牙,捏紧双拳。
“那么多兵马,那多么粮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