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走那名年轻记者的时候,对方已经被嘘得够呛。
今天这一天恐怕会在他的记者生涯中,留下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签售会结束之后。 顾北和乔尔在巴诺书店的员工休息室里休息。 “布鲁斯,你回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发言录下来,等会儿就拿到纽约时报去。 本来纽约时报对你的书评马上就要发了,我们得让他们好好地怼一下赫尔曼。”乔尔摆弄着手中的dv机,兴奋地说道。 “批评的声音很多吗?” 顾北左手举着矿泉水,小口小口地喝着。 右手则是在不断地转圈,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痛感。 “不要被这些影响了。” 乔尔抬起头来,认真的劝解道,“这可是每年一度的北美图书圣诞大战,企鹅出版社还有其他出版社巴不得弄死你。 不是有句话说过,提升自己不如诋毁他人,接下去这种批评是不会停止的。” “我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影响的!” 顾北淡淡一笑。 开玩笑,就纸媒这种强度的批评,那能够叫批评? 他可是在企鹅做游戏的,每天在贴吧、微博、虎扑给他们族谱消消乐的,都不知道有多少。 顿了顿后,顾北对乔尔说道:“对了,你手中的视频给我发一份,到时候我传到《星运里的错》的脸书上去。” 现在的脸书虽然还没有开发出类似于推特、微博的主页, 但今年九月刚刚开发出来的信息流,以及早年就有的群组功能,已经可以作为宣传渠道使用了。 顾北想要将《星运里的错》改编成电影,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宣传渠道,刚刚签售会的桌子上,就有引导读者关注脸书的立牌。 …… 事实证明,乔尔的判断没有错。 批评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相比起其他书籍,顾北的《星运里的错》与《一日重生》、《亲爱的约翰》,题材都很符合圣诞节的需求,他们才是同台竞争的对手。 顾北还有一个优势。 虽然他写的是青少年虚构类小说,但成年人也能够接受。 可是另外两本书,一个主角是酗酒的中年男子,另外一个主角是服兵役多年归来的中年男子。 哪家青少年会买这种书? 顾北的受众群体,天然就比他们要多上许多。 在批评声中,兰登书屋也开始发力了。 他们联系了一系列书评人,开始陆陆续续发表新的书评。 《纽约时报》评价道:“这是一本忧郁、甜蜜、哲理和有趣混杂的书籍。布鲁斯这名年轻的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真爱!那是比海滩上的任何日落都要浪漫得多的事情!” 《时代》杂志更是直指赫尔曼:“这本新书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成年读者正在往青少年文学转化,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获得比传统文学中更多的乐趣和安慰,同时也不失深度!” …… 洛杉矶。 顾北从宾馆房间里走出来,正准备去一家电台接受采访。 早就在大厅等待的乔尔,见到顾北出现之后,兴奋地拿着一份《今日北美报》走了过来。 “布鲁斯,我这里有一份报纸,你绝对会感兴趣的!” “难道是赫尔曼又开始骂我了?” 顾北随口猜了一句。 书评人好歹也是文人,最喜欢的就是打嘴炮了。 “你还是自己翻开来看一看吧,你绝对会开心的。” 乔尔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 顾北接过报纸,乔尔已经提前为他折好版面了。 那个版面原本是发布书评的版面。 赫尔曼就是其中一个签约撰稿人。 这一次的版面上却不是书评,而是一份道歉信。 “我要向青少年读者们道歉。” 道歉了? 顾北感觉到不可思议。 文人不是最喜欢嘴硬的吗? 而且赫尔曼还是那种传统老白男,视面子为生命一样去维护,居然会道歉? 他赶紧快速地阅读完整篇文章。 文章并不长,也就是普通书评的长度。 整个中心主旨,居然没有阴阳怪气, 也没有推诿,只是承认自己对青少年读者的判断有误,并对这种不正当言论而道歉。 整篇文章一千多个字,没有一个字提到顾北和《星运里的错》,但每一行里又都是顾北和《星运里的错》! “据说,这一周《今日北美报》收到了以往数倍的来信,全都是青少年来信骂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