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毕,殿堂之上静得只剩下君臣呼吸之声,尚书左仆射俯首于地,宛若一尊磐石。¢看?书~屋.小?说?网+ ,追′最+新_章?节,
柴稷双手笼于袖中,静静看着黄远柔,面上未起任何波澜。
但心中已然叹气。
他本以为黄远柔下跪是为了以声名威逼君父,不曾想,此人竟是在为他收尾。
君王以自己性命为筹码,惩治军事,这确实是一个好招,却也是一个剑走偏锋的恶招。
皇帝的神圣性来自权力,来自军队的拥护,来自“谋大逆”罪刑的震慑。
可若帝王主动涉险呢?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一旦旁人意识到天子可以从法律威慑转化为实力博弈,那后果就可以参考唐末及五代乱象了。
皇帝自陷险境,等同于给野心家发放“合法政变许可证”。
何况,皇帝自己都自轻性命,罔顾宗庙社稷,不在乎轻佻失国了,臣属又何必再坚持己身。
黄远柔正是看穿了这些危害,直接将罪责加于己身,维护他身为天子的尊严。
同时也是在罪谏,谏请天子不要再做这种自身设局的事。
柴稷环视众臣,他们神情之中都带着对黄相公的敬佩,还有对他这个官家行事大胆的担忧和心有余悸。
这些大臣,有自己的私心,也会成为社稷的绊脚石,但他们也确实忠君。
这下,柴稷的叹气声从心里移到了脸上,他行到黄远柔面前,将人扶起来,缓缓露出温和的笑容:“相公心意,我已明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朕身负万民,的确不该意气行事。朕一言九鼎,朕答应你,答应文武百官,答应天下百姓,往后都不这么做了。”
“臣叩谢官家体恤。”黄远柔顺势站了起来,语气也放松了很多。
新帝登基了两年,君臣之间便也拉扯了两年。
新帝发现自己做事会受到文臣掣肘后,便放出第五旉这条恶犬,自己则以游山玩水为名不见踪影,不想做的事情就假装在四处游玩,没能及时收到奏章。
而文臣看到新帝这样子,心里也有气,谏言满天飞,各种围追堵截,施行政策方面与新帝斗智斗勇。.1-8?6,t¢x,t′.\c?o¨www.
君累,臣也累。
但看官家的样子……似乎已经不打算再折腾下去了?
正在一众官员犹疑不定时,便听官家郑重地说:“朕这两年间确实耽于享乐,实在不该,从今日起,朕当效仿汉唐太宗文皇帝,养正育德,崇俭任贤,还望诸卿与朕共勉。”
“!!!”
莫非是先帝显灵了?!
立刻便有官员擦着眼泪,回忆起当初那小太子聪敏好学,伶俐可爱的样子,几乎恨不得当场拜祭天地,感激上苍:官家终于不再行事诞谩了!
官家都这么说了,此前因着官家行事作风心有怨言的大臣们哪还能记得曾经的不满,满心满意只想着一展所学,不负圣恩。
这种情况下,官家仿佛随口一句:“朕可怜房州遭难,诸学子恐怕无心科举,便做主,将房州的解试时间移到本月。礼部记一下,他们考得晚,来日省试投纳家状等文卷,最后期限可在锁院之前。”
没有大臣想要刨根问底。
这事明面上看,也没什么需要刨根问底的。他们便也不知,此次房州解试中,诗赋科有一人,姓陆名安,字唤九思。
陆九思终于要科举了。
感谢大薪厚待文人。从七十年前起,这七十年里,既有皇帝主动觉得让读书人脱下衣服检查其有没有夹带小抄,非常侮辱人,打算制止这件事,又有文官上书,要求罢废科举搜身,保留读书人的尊严。
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这几年间得以呈现——
大薪各级科举考试罢废搜身之举,学子不必再解衣摘帽,只需接受监门官在身上拍打,翻检携带物有无夹带即可。
陆安已做好了准备,不管那监门官拍到哪里,她都绝不会表现出羞涩忸怩之态。
她还穿了好几件厚衣服,在不需要脱衣搜身的情况下,厚衣服足够遮掩住任何不对之处了。
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