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新聘的门房却走进来,向陆安禀告:“郎君,门外有位夫人,自言是尚书左仆射黄远柔之妻,前来拜会九郎君。”
这不就巧了吗?刚看完人家丈夫的政治倾向文章,这家夫人就来了。
那一瞬间,陆安怀疑起了这人是不是知道了什么,特意过来探听情况的。
“请进。”陆安这么说。不一会儿,门外就传来了两道轻轻的脚步声。尚书左仆射之妻行了进来,自言自己姓赵名伯陵,来此是想求陆安一份字帖。
《三字经》太长了,她想求《望海潮》。
陆安了然:原来方才纵声高歌的侠女,竟是这位赵夫人。
既然对方开门见山道明来意,陆安也正好没有其他事,便叫人铺好文房四宝,提笔,蘸墨,落纸。
赵伯陵立刻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九郎君右手握着笔杆,左手优雅地轻提袖子,笔走龙蛇,挥洒自如,《望海潮》一百零七个字一气呵成,停笔之时,空中犹留墨香。
“好了。”陆安把字帖递给赵伯陵。
赵伯陵充耳不闻,只是失神看着字帖上的字。
比起写《三字经》的时候,陆九思的字又进步了。那字灼灼夺目,仿佛要把目视之人身体里的血液燃烧殆尽。
赵伯陵就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在燃烧,她神情恍惚着,呢喃道:“起笔多用藏锋,落笔不折而用转,左右顾盼,韵自天成,如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多力而丰筋……这笔字……这笔字……”
窗扇摇曳,日光若金水,流淌在墨字上,看得赵伯陵一时痴然。
……
赵伯陵感谢了陆安,拿到字帖飘然回家后,立刻下请帖给各家夫人,说是要开一个赏字会。
夫人们如约而至,本来只当这次赏字会是一个噱头,只是姐妹间找个理由聚一聚,但当赵伯陵将字帖拿出来,递给她们传阅时,席间一时抽气声四起,递字帖给姐妹们的动作也轻柔仔细了不少。
她们家中非富即贵,见识过的字帖也不少了,但像手中这份,她们是前所未见。
“赵姊姊,这是谁的字?”便有人迫不及待地问。
赵伯陵道出了陆安的姓名和来历,又点出:“他的字一直在进步。前月我见识过他另外一份字帖,远不如现今这份,或许往后这笔字还能变得更好。”
还能变得更好?!
诸夫人瞧着这份字帖,完全想不出来它再好还能好到哪里去。
若是再变好,那还是凡人能写出来的字吗?当称仙道圣了吧?!
突有夫人若有所思:“这陆九思,是不是还未婚配?”
又有夫人接口:“但听说他与魏家那边的三娘子早早定了亲。”
紧接着又有人开口:“我听我家夫君说,官家早就将魏家那边的人叫过去,好生训斥了一番。应当不是什么正经定亲,说不得只是魏家一厢情愿,不然官家没事训斥这事作甚。”
而且,就算官家真的是闲的没事干,就算陆九郎和魏三娘子真有婚约,那又怎么样,人还没成亲呢。
诸夫人对视一眼,一个接一个施施然起身告退,赶紧回家扒拉一下,有女儿嫁女儿,没有女儿也可以找一下同宗同族年龄相仿的女子,到时候榜下一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