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将“工具书”放回背囊中,微微垂首,边走路边想《古文尚书》的事情。_小_说·C!M¢S? ¢首?发?
这时一双印着云纹的菱口编织鞋出现在她面前。
陆安惊讶地抬头。
她面前站着一个青年,从下到上是一双编织鞋,一身皂下裤,一袭青直裰,腰间束着一条绛红丝绦,外罩一件月白色罗袍,袖角微扬,手执一柄折扇,含笑看着她:“陆卿。”
——刚下朝的官家不知是用了多快的速度,才将朝服换成了常服。
陆安有些疑惑:“大王怎突然来寻某?”
柴稷说:“出门在外,称大郎便是。”
又道:“闲来无事出宫走走,正巧遇见了陆卿你。”
陆安一眨巴眼儿,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也笑道:“原来如此。”
柴稷道:“既然遇到了,那便陪我走走吧。”
他们走在汴京的街道上,路过了小摊子,路过了大店铺,街边炉子上的罐子发出噗噗声响,不知是在煮什么,也不知是在卖什么。
天光越加白亮,周遭人来人往,汴京是那么的喧闹。
“真繁华啊,比之大唐长安也不逞多让,陆卿你说是吧?”
“是。”
“但你祖父曾私底下与我说,越见汴京繁华,就能见大薪之苦。举国之力供一城,城下是白骨累累。”
“是。”
“我想不出来百姓有多苦,我非百姓,再看史书,再以史为鉴也无法与百姓共情。想来唐太宗也是一样的,他天生富贵,唐国公家二郎君,再同情百姓,他又怎能感同身受呢?”
陆安狐疑地看了柴稷一眼:“……是。”
这是怎么了?怎么今天死命call起李世民了?难道是今天上朝的时候被官员要求他学唐太宗,他心里很不平衡?
柴稷不与陆安目光相接,只是直视前方,慢吞吞地走着,慢吞吞地说:“当然,我不知唐太宗有没有深入民间,可我却是踏踏实实走遍了大薪,目睹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知百姓的处境有多艰难,我知他们受了多少剥削,我知陆卿你那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何等光景。”
尽管,他本人就来自最大的朱门。
第122章
不管官家今日跟她说这些话到底是为了什么, 陆安听了之后,却是再次想起了那条弃婴沟,沉默了一会儿, 她道:“今日我与大郎交个底儿,那些豪强士绅,若有机会,我是定然要收拾的, 我不仅要收拾他们, 我还要把他们的田地分给百姓——我只是不会急于求成。_看¢书¢君¨ ?更`新\最¨快!我想问得更清楚一些,我与大郎,能不能一条心。”
如果她前脚辛辛苦苦打完豪强地主,后脚官家就觉得她这样太过了, 朝令夕改,纵容豪强士绅能留下一口气, 引起他们的反扑, 到时候她受伤不算, 百姓又得被折腾一番, 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静等朝代末期乱世洗牌。
“我与卿,自然一条心。”柴稷轻轻地说道:“我也不想坐视豪强壮大。而将他们的田地分给百姓……我晓得这个道理。前汉哀帝年间, 有孔光、何武二人, 提出了‘限田限奴婢’, 意: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 奴婢三十人, 使豪强不独富,农民不独贫。”
当然, 这个法令施行了一段时间,因着贵戚豪强反对声浪盛大,只能不了了之。
而大薪的贵戚豪强也不少,如果真这么干,只怕王朝末年就要提前到来,国内遍地造反了。
“我与卿,自然一条心。”柴稷重复了一遍,生怕陆安多想。然后才道:“只是动土地这事,阻挡之力太大了,卿可有良策?”
陆安点头:“有。”
陆安又道:“只是……或许我说了,大郎也只会觉得荒谬。”
若要真正缓解土地矛盾,短期内靠“分田分地”没问题,但长远来看,让农人有其他出路,他们有选择是否种地的自由,这才是彻彻底底的为农民减负。
而这种自由,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