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葛尔汗王出王都的同时,中路大军中,康熙也下达了军令,要求三路大军加速前进,沿途分出数支百人小队,去清扫附近的蒙古包。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kanshuhou.com
胤礽对此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他是太子,并不需要区挣军功来封爵,但胤禩却动了心思。
于是没过两天,他就主动向康熙请缨,要带领编队脱离大军。
康熙沉吟片刻之后,答应了下来。
除了将他的编队规格提升到了三百人之外,还叮嘱胤禩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不要脱离斥候探察范围。
他这次将几个入朝办差的儿子都带出来了,毕竟作为他的儿子,不能空有一身武力而不会带兵打仗。
这大清日后还是要交到儿子们手中的,若是他们不会打仗,将来被周边小国给揍了,那就是在丢他的脸。
所以他是想着让手下能将教导一下儿子们,也顺带着叫他们蹭上一些军功,日后他好给他们封爵。
康熙已经做好了打算,等这次战争一结束,他就给这几个儿子封爵。
否则眼瞅着老大的女儿都好几岁了,他自己还是个光头阿哥,也忒不像话了些。
只是有一点他没计算在内,那就是胤禩的能力。
像胤禩这么大的时候,胤禔也上过战场,当时的胤禔与现在的胤禩还有一段差距。
他曾以为,胤禔已经是儿子们之中难得的将才了,没想到老八也给了他一个惊喜。
不过老八在其他方面也不弱,他在理藩院待了一年多,可没少给港口拉拢“客户”。
康熙想着,既然胤禩的能力不弱,放他出去见识一下也无妨。
胤礽知道此事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在这种完全碾压的局里头不趁机捞些军功的,才是不折不扣的傻子。
胤禩离开大军之前的那晚,胤礽将他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中,告诫他不要妇人之仁,他心软放跑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威胁到他性命的隐患。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和小孩。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再可怜的敌人都不值得同情。
胤禩认真的记了下来,翌日一早就带着人手离开了。
接下来的每一天,胤禩每日都会留记号给斥候,以此来传递他处境安全的信号。
可随着大军越深入,沿途之中空置的蒙古包也逐渐多了起来。
看来这些牧民也都收到了消息,拖家带口的逃往了大型部落。
大军深入一段时日之后,在哈密遭遇了深入准葛尔部之后最强烈的反抗。
在距离哈密还有几十里的时候,有个科尔里克山,哈密驻守的兵马在这将清军拦截了下来。
大型部落的经营本就不容易,这些草原上的贵族,并不想这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地盘。
他们凭借熟知地形的优势,藏在了山中,在大军经过了一半之后,所有人都一窝蜂的冲了出来,矛头直指被军队护在中间的康熙和胤礽。
为了避免清军的斥候发现,他们藏匿的地方,距离清军行进的大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们冲下来的马蹄声很快就引起了清军注意。
胤礽听见马蹄声转头看过去的时候,前后的军队已经迅速围拢过去了。
胤礽见状,也把马匹上挂着的连珠火铳拿到了手中。
康熙的亲卫并没有无脑的冲出去,而是分工明确的将康熙和胤礽护在了中间。
重骑兵的冲锋是极为暴力,且极具观赏性的。
但胤礽这个时候哪有什么心思欣赏?他只顾着提防敌军有没有人要冲他放冷箭了。
康熙隐在盔甲后面的面容冷冽,观察着是否有机会试验“碗口大将军”的威力。
但叫他失望的是,清军和敌军已经交织在了一起,若是祭出火炮,误伤到清军是板上钉钉的事。
胤礽看到敌军射出来的弓箭很容易就被护卫挡下来之后,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安全,于是便将手中的连珠火铳换成了燧发枪。
专瞄敌军的战马打。
他的枪法准头还行,可这是在战场之上,目标晃动的太频繁,他怕放冷枪打到自己人身上,所以就瞄那些战马。
误伤的概率会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