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知道里面有字么?”
我没有作声,等她说下去。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件商王伟祭祀其母所制的一件青铜器,名为司母戊鼎,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掘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我点点说知道,你刚才说过的。
“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因为在鼎内发现“后母戊”三字而得名,这“后母戊”就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
我闻言点头,“所以你觉得这口鼎里面同样有字,可是那字到底啥意思?”
顾倾歌忽然屏气凝神,深深看了一眼面前的这口大鼎,正色说道:“九州鼎。”
九州鼎?
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听过,但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太起来。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
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也是从那以后,九州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定鼎,也成为集权统治的代名词了。”
我若有所思地听着顾倾歌的解释,不由地问道:“既然如此,那九州鼎又是哪个州的象征啊?”
顾倾歌摇摇头说:“九州鼎是大禹特意为****所指,其中山河图案正是大禹时期的统治范围,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隐身何处了,秦军攻占洛东周王畿后,夺鼎从渭水运往咸阳途中落入渭水,后下落不明,夏商周三代以拥鼎为正统,但秦之后各朝后却以传国玉玺为正统。”
“可是它却出现在了这里。”我沉思道。
“我猜你肯定已经想到了什么。”顾倾歌说道。
我诧异地看了一眼,点点头说:“想归想,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未免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
“这也不算稀奇,那个年代行军打仗,很多将军统领部队的所用军需很多都需要自给自足,这种私吞战利品的情况并不少见。”顾倾歌说道。
“将军……”
我忽然眼睛一亮,看向顾倾歌说:“你还记不记得我之前告诉过你,我下来时的那个将军坟?”
顾倾歌闻言眼神猛地睁开,不可思议地说:“是那个将军?!”
我摇摇头,“不会是他,不然的话他的坟不可能埋在那个位置,只可惜我不认识这些文字,不然还能从墓碑上得到了一些可用的信息。”
“就算这里的一切不是他的所作所为,但是这九州鼎沦落此处,肯定跟他有着莫大的关系,我在想,会不会那个将军只是其中的一个棋子,而他的幕后指使,才是这座墓的真正主人?”
顾倾歌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背后那人的手段未免也有点太过逆天,其中的环节稍微出一丁点的差错,在那个年代,灭族都算是最轻的了。
而且运送如此重要的物品,担当重任的一定不是常人,能够将这种人说服,不单要许诺天大的好处,而这个人的身份一定贵不可言。
历史上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能够玩弄掌权人于股掌之间,在不属于当时统治范围内造出这么大一个地下仙宫,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是方士!
当时秦始皇为了获得长生不老的秘方,大肆宠信民间方士,曾一度让方士的地位只屈于九五之尊,其中层出现了最著名的三个方士,分别是徐福、侯生和卢生三个人。
徐福在现如今家喻户晓,在秦时不单单是最著名的方士,更是秦始皇的御医,其口中说的话有的时候要远比秦皇还要有威慑力,后来更是带着三千童男童女自山东沿海东渡,去寻找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从此杳无音讯。
可是他的历史足迹好像并未踏及过东北区域,而且以他当时的地位,不可能在秦始皇的眼皮子地下干出这么耸人听闻的大工程,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可疑就只有侯生和卢生了。
这两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只有寥寥数笔,但是他们的影响却是中华几千年来少有的大事件。
侯生当时在秦国只是一个顾问级别的人物,和卢生齐名,但是却是是被秦始皇派出去寻找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