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一定有蹊跷,我提议暂停这次考察,可是没人赞同我的观点,我只好闭嘴。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几天王学军和李超两个人,似乎整天呆在一块,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和外界通电话,并且躲在山丘的那一头,但我向通讯员打听了一下,所里并没有新的指示和发掘意见。
此刻,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夹杂着这里独特的泥土气息,我有点想家了,想念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时候我想你们都应该睡着了吧。臭小子,这次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看到这,胡力的双眼已经红润了,紧接着往后继续查看,渴望从中找出真相。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晴
今天,天空放晴,十分难得。
由于这几天接连降雨的缘故,那座‘蚁丘’下的巨型石门有了新的变化,令人我们惊喜不已。
石门底下出现了一道二十几公分高的缝隙,而且地上满是被雨水浸泡的不明物质,呈块状。后来我们回到地面上进行检测,发现那是一种金属物质——铁。
我们对残留的铁块进行了反复研究,才发现原来眼前的石门并不只是一块‘巨石’那么简单。据推测,它是由三层砖与夯土打造的墓门,而且三层间隙中间灌入了融化的铁水,待其凝固后形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冲刷,加上接连几日的强降雨,大量的积水从盗洞口流入,将腐蚀最严重的底部给泡开了,才形成了一道缝隙。
这种墓门的制作手法,更加验证了我对这座陵墓年代的判断,经过反复的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这就是一座T国时期的陵墓,并且很有可能是一座某位君主的陵墓,因为在早期的X区能够用这种“铜墙铁壁”的墓门作为防盗手段,只有帝王级的君主才能使用。
得到这种猜测后,大家都兴奋不已,知道了石门的结构,我们就有了打开的法子。我们派了身材瘦小且胆大的小赵,从石门下的缝隙钻进去,果然不出我所料,石门的里头有一个顶门器(一种防止盗墓贼的墓门设计),小赵用身体将里边的顶门器物件压平,随后在门外的我们一同用力往里推,本想着应该推不动,却没想到那十吨多重的巨型石门竟然被我们轻而易举的推开了,就像玻璃门下的滑轨那样。
推开石门的那一刻,便迎面扑来一阵阴风,吹的我浑身发抖,连牙齿都在打颤,墓室内的那股凉气从脚底板往上冒,根本无法躲避。
不管怎样,我们总算进来了,先克服一下吧。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晴
今天是发掘的第二天,一切顺利。
还好,过了甬道那阴冷的感觉就渐渐消失了,紧接着我们开始对墓室周围进行发掘,其实我们并没有按照往常的考古流程进行作业,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在我们抵达陵墓的后室位置,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件古怪的东西,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住了,它表面上看着就像一副普通的‘棺椁’,却由一大块墨玉镂空雕刻而成,全身黑如纯漆,细似羊脂,通体没有一丁点杂质,并且上面镂空雕刻了:龟、龙、麟、凤,四种神兽。
那一刻我们都忘了自己是考古学家的使命,仿佛更像一个盗墓贼,完全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即兴奋又带有一丝恐惧感。
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来形容它,简直太精致了。即使用现代顶尖的制作工艺,我想也复制不出来。
四种神兽总是让人产生一种敬畏之情,我估算了一下,这‘棺椁’长约163公分,宽77公分,高59公分(我很确信)。
神兽的图案,纹理刻画极其细腻,它们相互交错盘绕,仿佛连同一体,另外三种神兽还依附在不同的背景之上。
棺盖上,那惟妙惟肖的蛟龙好像潜伏在浩瀚无垠的深海之中,镂空雕刻的一道道水柱仿佛随时都会倾泻而下;与之相呼应的是一只长着龟壳,身躯却似麒麟的神龟,这两只神兽的头正好相对立,中间留有一拳大小的空洞,从上往下俯视,它们几乎是平面对称状,而且它们的神态都是闭着眼睛和嘴巴,看上去相当的怪异。
鸾鸟和凤凰两种神鸟,它们围绕着棺椁的两侧延伸至四周,互相环抱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太极图案,两只神鸟的羽毛呈飞翔状,较之棺盖上的两只神兽,这两只神鸟显得就比较祥和,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只是它们同样是紧闭着嘴巴和眼睛,好像沉睡了很久很久。
胡力看到这里停了下来,不是因为他眼睛疲劳,而是纸张上的内容写到这就没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后面关于那件神秘‘棺椁’的描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