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正常的。
如果航母以33节的速度高速行驶,那海风很快就将烟幕给吹散了。
为了安全,为了抵抗鬼子的火箭偷袭,他们不得不用5到10节的乌龟速度爬行。
好在他们距离中岛只有200公里,即便是10节速度,那就是18公里每小时,一个白天就能赶到了。
而这样的速度,就让鬼子潜艇得以追踪。
很快,鬼子潜艇终于找到了机会。
当然他们得到电报,不要自己发动突击,而是观察麦国人舰队何时失去烟幕保护。
鬼子潜艇持续跟踪着,首到中午时分,突然间海上起了一阵风暴。
风暴太大了,以至于麦国人航母编队释放的烟雾,几乎在短短十多分钟内,就被吹得干干净净。
“太好了!”
“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马上向驱逐舰队发电,战机出现,麦国人支援舰队的烟幕被风吹散了!”
“狂风大作,武运昌隆!”
……
而在这时。
鬼子驱逐舰编队,接到电报后,编队司令顿时大喜过望。
他并没有撤退,就是在继续待机,等待战机的出现。
其实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事。
海上多风浪。
烟幕虽然厉害,但不可能持续太久。
麦国人即便装备了再多的发烟剂,也不可能与自然的狂风相比。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将军,目前风太大了,我们的敢死火箭,也很难在狂风中找准目标,必须等到风稍微小一些。”
“好,时刻盯着,一旦风小到一定程度,立刻发射!”
在一个小时后,麦国人舰队再次释放出烟幕。
只不过狂风还在,虽然小了许多,但烟幕一释放出来,就被风吹散许多。
这让麦国人的舰队不得不向中岛请求派出飞机掩护,同时派出飞机寻找敌人发射敢死火箭的编队,进行轰炸。
大家都知道,飞机目前对抗不了敢死火箭。
其实到了后世也是一样。
飞机只能靠抛撒诱饵来迷惑导弹的追踪,或者发射反导导弹去对抗导弹。
而现在的飞机,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武器。
很快,数十架飞机,己经飞到支援舰队上空,开始盘旋护航。
这些飞机,给舰队增加了一点安全感。
哈尔中将自然知道,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中岛起飞的飞机,能够找到敌人的敢死火箭发射军舰,将它们击沉。
就像对付舰载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沉它们的航母一样。
这是一样的道理。
可惜这需要时间。
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
……
中岛基地,基地司令在得到哈尔中将的请求后,己经拜托了齐辉的飞行员,亲自带队去轰炸鬼子的火箭发射舰队。
问题就在于,鬼子的驱逐舰编队,是单独编组的,与航母编队,战列舰编队都不在一个区域。
这在另外一个时空的海战中,也是如此。
鬼子将舰队群分成几组,如此一来,一方遭到攻击,不至于全军覆没,也能够及时支援和反击。
支援舰队倒是根据鬼子火箭来袭的方向,给出了大致的判断。
但问题就是,鬼子火箭是会拐弯的,它们不是炮弹,所以这种判断并不准确,甚至有很强的误导性。
于是中岛基地派出去的攻击机群,围绕着航母编队之前给定的位置,开始在空中巡逻侦查。
当然,中岛基地,同时也释放出侦察机去可疑地点进行侦查。
重点侦查区域,自然是距离航母200公里,火箭来袭方向的区域。
只不过鬼子驱逐舰队的司令,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命令舰队按照潜艇的指引,与麦国人的支援舰队,进行并行前进。
如果有人有着上帝视角,就能看到大海之上,两支舰队都在向着中岛方向并行前进。
双方之间形成两根平行线,中间的距离,正好在100公里。
这个距离其实很近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麦国人希望风快点小,他们好重新散布烟幕。
讽刺的是,他们的敌人鬼子也希望风快点小,他们好马上发射敢死火箭。
双方的指挥官,在做几乎同样的操作:一边看表,一边看旗帜。
“风足够小了,马上火箭,赶在敌人重新布置烟幕之前,击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