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4章 冯家赌坊之战之行动进行时

第4章 冯家赌坊之战之行动进行时

将下午准备好的布包背在后背,两头在胸前系紧。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jwxs.org 免费阅读轻手轻脚开门关门,下午在门轴上加的油起了作用,一点声音都没有。

走到大门口细听门外没一点声音,助跑两步,从靠近门口的西墙上翻出去,手上借力,轻声落地。这里是特地为方便进出留的口。

其它地方墙上都栽了玻璃茬子。防盗在这年代是重中之重。

电视上进大户人家随意翻墙而入,实际是误导。乱世大家的防范心是和平年代的人想不到的重。

前后看看,没人。这个点大家早都己进入梦乡。

弯下腰小跑着出了刘村北口。万一碰到个熟人,上身黑棉袄,下身打着绑腿的灯笼裤,背上背个包袱,一句赶夜路去县城赶集、看亲戚,足以不让人怀疑。

刘村的刘铭就是一个纯朴、能干的乡村后生。

这也算人设吧。

没有过桥首接去河北大路,而是沿着南河沿一路向东,过了何村通往古井村的小桥又走了近三十米,到了一座看秋人盖的小屋。

小屋的南墙根是刘铭早就选好的换衣处。

一是够僻静,这个季节基本不会有人来。

二是靠着墙的那块大石头下边有个较大的空洞。有需要时把东西放里边不认真找,根本发现不了。万一来不及回来,可以过几天再来取。

三是从刘庄到桥头,基本都是河石、碎沙路,不会有脚印的问题。从这座小屋向东又多是沙石路。只有这中间的三十多米是土路。真有人寻踪到这里,也是从东边县城方向来的人做的。

就着没污染过的星光,解下包袱,先将带着的饹饼鸡蛋吃了,后边的三几个小时是硬仗,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壶中温水喝的只剩一口。

套好黑色夜行衣,未系扣,将衣襟掩紧,外系寸宽牛皮腰带。这样怀里就是最好的收纳所。下身本就是系着绑腿的黑色灯笼裤,不用换。头上套上丝袜。

这还是前世看电视得到的知识点。

说是劫匪脸上蒙黑巾、佐罗那样带个眼罩,根本做不到让熟人认不出来,就像对面一个熟人带个口罩,你能很轻易认出来。

但丝袜就不一样了,它是会改变脸部特征的,并且透气性还好。附加好处是引人注目,就会让人下意识的忽略人的身形。

好在生在天津卫的刘母仍有存货,近两年不用,早就不知放在哪了。这才便宜了刘铭。

这东西很贵的,一条好几个大洋。是这个年代女人最爱的奢侈品。

摸摸插在绑腿上的两把匕首,将斜背的手枪枪套在左腋下的位置整理一下,方便随时抽枪。将迷香、药食、火柴、飞抓等顺序塞入怀里。仍把布包背在背上系紧。

看看怀表,十一点了。用小刷子清理一下痕迹。收好,轻踮脚回到正路。

弯着腰快步越过小桥,上了大路后向西来到村南门。

高高的门楼,大门紧闭。早上太阳出山开门,晚上太阳落山关门,是更夫的固定工作。

老人们说这大门首到日本鬼子来了后才不再关了,一是挡不住那股禽兽,二是不方便抗日队伍行动。

南门楼经年风吹雨打,风化严重,刘铭实在没信心爬上去不留痕迹。想想明早有人看到有痕迹,集体开始破案,那是何等一种合家欢?!

前几天就确定了南门向东第二家是无人住的院落。近两米高的院墙,向上一窜,在墙上一凸起处借下力,手就够上院墙,戴着手套的手在墙上一借力,翻过墙,轻身落地,尽可能保证在石头院墙上不留下痕迹。

然后边清理脚印,边倒行至北墙,翻出院墙来到院外胡同。

细听没有任何动静后,快步走出胡同,进入南北向的大街,溜边向北走,来到冯家赌坊东房墙下。

当地习惯,院门与前院人家后墙间会有个二十公分左右的空隙,叫滴水檐。法理上,这二十公分地是前院人家让出来的。

后盖房的一家如果不遵守这个潜规则,两家会大打一架。

这个空隙约定俗成留个十公分高的排水口。赌坊的狗舍就建在距大门不到五米的地方。

刘铭将准备好的特制兔肉从排水口轻轻扔进去,听到里边的狼狗有了动静,并没叫,有向这边移动的声音,有明显的嗅那块肉的声音,吞食的声音,很快就是呜咽一声倒地的声音。

细听院里和周边没有其它声音。

再次收拾一下身上的装备,取出酒壶,将温水喝下。行动时没忍住咳嗽一声,那笑话大了。

找好位置,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