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干练又不失武勇气息的职业军官模样。
贾瑞并未索要高级武官,他手头的高级武官数量亦是足够了。
若日后需要众多高级武官,不如由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心腹晋升担任。
现今若首接要那军统制或者副都指挥,乃至总兵、节度使级别的大将,虽说能镇得住局面,只是这些人大多都有自家的勋贵家族,与各方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极难梳理得清楚。
这些中下级的武官却又不同了,至多是出身于无爵位的中下层武将世家,不存在太过沉重的家族包袱。
亦没有定要忠于哪个将门或者武勋门第的缘由。
贾瑞觉着,将这些人任用好了。
自身的实力便可再跃升一大截。
这还得益于辽东局势相对紧张。
辽镇己然禀报过几回边患之事了,十六七万东虏的溃兵己经陆续抵达辽东,正在辽镇边墙之外活动。
他们在大周境内折损惨重,想必是要打一个时间差,到辽东抢掠一笔之后,再返回北方之地。
这些恶狼己然冲入境内数次,劫掠了不少钱粮。
辽镇仅凭一镇之力,定然是守不住的,己然多次加急递送奏疏向朝廷告急。
到了此时,隆安帝与中枢方才觉出贾瑞自荐坐镇辽东之举是何等难能可贵。
那般苦寒之地,姜铎老儿必定是不肯去的。
其余大将,指挥那十几万大军去对抗东虏,且不说有无此等能耐,单论威望也是远远不足。
就似眼前这些都尉与副尉,这些人皆是一脸精悍之态。
显然,皆是在边境与北虏、西夷交战过无数次的,浑身皆是伤痕创口,历经百战,满身杀气的精悍武官。
这些人,于贾瑞而言亦是难得的财富。
一支支轻骑兵队伍从各个边镇被调至神京,先是到宫门觐见天子,再由兵部尚书接见,而后便来拜见贾瑞,前往辽东赴任。
这些尖哨、夜不收,皆是各个边镇骑兵中精锐里的精锐。
这些夜不收原是边郡骑兵,成年累月都骑于马上与敌人厮杀。
他们亦可在马上几日几夜不眠不休,能在蚊虫成群滋扰之下趴在草堆里隐匿潜伏,既能似恶狼一般突袭,一刀取敌性命,亦能长途跋涉奔袭,如骆驼那般擅于忍耐。
每个夜不收尖哨的骑术皆极为出色,体力、弓箭骑射、使用长矛、马刀、马槊的本事亦是相当出众。
…………
…………
一个夜不收最起码能斩杀十来个寻常的北虏牧民。
这般精锐的轻骑兵,每个边镇的数量皆不会太多。
各边镇亦是颇为狡黠,用夜不收的武官加上些许夜不收,再配上不少寻常的轻骑兵。
若将各镇的夜不收全数派遣过来,恐怕连甘肃镇总兵冯唐亦是舍不得的。
九边与京营的十几个营镇,要调集大约三万轻骑兵。
平均下来,每个镇得出两千左右。
这对每个镇而言亦是实力的削减。
只是也无可奈何,辽东方面的敌军更为强悍。
若各镇果真尽遣精锐轻骑,那损失可就更大了。
贾瑞倒觉得如今这般也还不错。
眼前的薛禄、李怀义等人,皆是精明强干的武官,亦无明显的派系印记。
即便从蓟镇、大同镇派来之人或许带有姜家派系的色彩,却也并非什么大不了之事。
“诸位辛苦了。”
贾瑞并未下马,他与这些军官的身份地位相差实在悬殊,刻意去拉近彼此距离亦是徒劳。
善用兵卒,给予众人战功,这才是一位优秀主将当为之事。
再者便是赏罚分明、处事公允。
时日一久,自会有众多真心追随之人。
刻意去讨好部众,那是无能主帅才会有的行径。
或许贾瑞之想法并非全然正确,然他便是这般性情,也只能如此决断。
“回大将军,末将等不辛劳。”
众武将皆半跪抱拳。
十来个都尉与副将,还有上百名校尉,皆身着铁甲,铁衣哗啦作响。
一股无形的威严弥散开来。
原本有些喧闹的宁荣街,刹那间变得极为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皆投向这些半跪的军官。
这些武官一个个身上皆透着浓烈的杀气与血腥气,且其职位亦不低。
然于此时,却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地半跪在贾瑞的马前。
双方皆是一副理所当然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