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红楼:宁荣两府大当家 > 第220章 养廉银成,边将议战

第220章 养廉银成,边将议战

“元辅,”隆安帝说道:“如此说来,林先生所言养廉银之事,可行否?”

见皇帝仍无召见林如海的打算,韩峰眉头亦微微皱起。′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

这般情形甚是诡异。

内阁乃是对皇帝负责、管理六部百官与地方军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便如秦汉之宰相、唐宋之政事堂。

辅臣即便能力再强,若不被皇帝视作心腹,亦很难长久任职。

不过,转思一想,林如海生性恬淡,此次清丈田亩、火耗归公等事若能办妥,林如海于政务上的抱负便算是全然达成。

加之身子骨也不大好。

能熬过这两三年最紧要的时期,己属不易。

许是隆安帝与林如海本人,皆有相同之见。

既如此,也就不必多生事端了。

韩峰眉头舒展,笑道:“皇上所言极是。臣与如海召见了诸多清流官员,彼辈原本最是反对火耗归公且分一部分给百官的,然以养廉银之名一说,众人皆不再言语。”

隆安帝笑道:“本就是关乎名声之事,动辄言说祖制之类,尽是胡扯。”

“正是。”韩峰含笑点头。

韩峰最是知晓这些清流官员的心思与行事之法,他原本也曾混迹于清流,不然也坐不到首辅之位。

一听得火耗归公,诸多得好处的官员便极为反对。

清流之士亦不赞同,言说此乃擅改祖制之举。

一听说要分给众官,不少清流依旧不认可。

毕竟这帮人讲究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听说朝廷给好处便更改原先的政见,这脸面往何处搁?

以养廉银之名,便可算是在舆论名分上解决了此难题,此乃朝廷给予官员的赏赐,用以培植气节……

嗯,倒可接受。

有时,名分这东西,恰似气节一般,说起来好笑是好笑,说无用也无用,然一旦有用起来,却又甚是有用。*E′Z?晓,税¨惘/ ?更·鑫`蕞-全,

舆论,本就操控于清流官员与士人之手。

寻常百姓,百人之中或许仅有五人识字,且还只是认得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字。

多半是商行伙计之类的人物。

他们极有可能一生未曾离家百里之遥。

他们对世间的认知、对朝廷的印象、对天子以及对历史上大人物的见解,多半皆被读书人阶层所掌控。

有些时候,朝廷之所以无法强行施行某些政令,缘由便在于这些阶层的反对。

如有必要,朝廷固然能够强行推行国策。

但若是能够轻松化解,于中枢的君臣而言,亦是一件轻松惬意之事。

“贾瑞此番又是立下不小功劳。”隆安帝发自内心地笑道。

…………

…………

贾瑞离了京城之后,并未在地方过多停留,很快便赶到了永平府。

与冯紫英等人以及车队会合后,便出了山海关。

这座闻名天下的雄关己有数百年历史,依山而建,一路延伸至海边。

前后关城高大而厚重,城堞之上布满了重型火炮。

关门内外约有辽镇两万左右的驻军。

一旦前方战事不利,蓟镇和辽镇的兵马便会陆续前来充实关门的兵力。

只要此关尚在,切断了辽东与蓟镇的联系,关外的强敌若要进攻京师方向,就只得从科尔沁草原绕道而行,真可谓是最为紧要的一道关隘,甚至堪称生死攸关的防线。

前明末年,后金多次大败明军主力,甚至将其全歼。

然而兵至山海关一线时,却只能无功而返。

后来八旗主力五次绕道击明,屡战屡胜。

甚至能在明朝境内逗留半年有余,从容地抢掠、牧马。

但终是无法于关内建立政权。

盖因官员不降,武官不降,士绅不附,百姓亦不认。·x\4/0\0?t!x·t*.?c`o,m′

其缘故乃是金或清之主力与疆土被山海关隔断,两边难以相连。

彼即便掌控了草原,主力可随意入大明疆土之内,哪怕再无明军主力敢与清军会战。

一座山海关,至少使明朝续命二十载有余。

原本业己形成一种相对的平衡。

李自成入京之后,疏忽了辽东方面之威胁,兵力过于分散。

所谓顺军进京后腐化堕落以致丧失战力,实乃无稽之谈。

前后不过一月时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