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马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兵种,主要承担侦察和通信任务)
非但不出战以牵掣东虏主力,还不住地向朝廷告急,言说辽东亦是万分危急,东虏留有众多兵马于辽镇此处,对辽镇全境虎视眈眈。
待贾瑞于三河击败东虏主力,阵斩天聪汗之后,明确了东虏骑兵南下的规模。
朝廷中枢对辽镇的把戏亦是心中有数。
故意夸大险情,频频告急,为的是避免被朝廷征召入关内与东虏交战。
一年耗费几十万两白银。
百万余石粮食。
还有其他相应物资的供给。
到头来却养出了这般一群毫无用处的废物?
辽镇平日便如筛子一般,被东虏打得遍体鳞伤。
稍有大的动静便拼命向朝廷求援。
平日就以镇边功臣自居,索要粮饷好处之时亦是毫不退缩,颇为强硬。
稍有差池,辽镇便要兵变闹饷。
大周九边与神京的一百多万大军之中,常常兵变闹饷者唯有辽镇。
众人一路默默无言,簇拥着贾瑞前往行营。
行营总管府邸坐落在广宁正中。
此乃一处有着二十来进的庞大建筑群落。
正门巍峨耸立,瞧起来比荣国府和宁国府还要高大许多。
正门是五间九架的规制,两侧的侧门亦是异常高大。
正中的堂房,仿若殿阁一般,透过开启的大门望进去,殿阁巍峨高耸,一路延伸而去。
里面并未住人,仅有一些人正在其中打扫。
突骑卫士率先入内,戒备护卫,盘查可疑之人,布置关防之事。
“此处不似寻常衙门。”贾瑞对身旁的牛继宗等人说道:“这是何人挑选的地方,你们又在何处?”
牛继宗神情肃然道:
“我等先率铁骑营入辽东之时,一路补给甚是艰难,到了广宁之后,此处只预备了一个小营盘,后来朝廷旨意下达,设立辽东行营,这帮家伙便寻了这么一个地方。我等觉得不妥,他们便阴阳怪气地说大将军乃是国公、太尉,又为行营大总管,自然要有不寻常的尊荣体面……这处大宅乃是当年太宗皇帝率兵北伐时的居所。只是未曾给予行宫之名,因当时从征的大将亦有不少人住在其中……”
贾瑞即刻便明白了过来。
这幢宅子保存完好,便是因太宗皇帝曾居住过。
然大周早年的开国诸位皇帝皆是讲求实际,不重虚名。
就如隋帝杨坚与杨广那般西处营建行宫,劳民伤财,有的行宫是杨坚在位时所建,建成之后至多去过一两次,甚至一次都未曾去过。
隋代那两位皇帝实是好大喜功,然杨坚威望颇重,未曾如杨广那般肆意作死,同时开展数件耗尽国力之事罢了。
隋代的行宫,规模浩大无比,且储存着诸多物资,诸如军械、布匹、粮食、药材等物。
有几座位于代北的行宫被起义的农民军,或是如李渊之类的军阀打开之后,顷刻间便能获取足以养活数万人的物资,各种物资一应俱全。
隋代不但行宫众多,亦有极多的储粮大仓。
亦是开启一座,便有足够几百万人口食用一年的粮食,实乃超级粮库。
也不知隋文帝积攒这些是为何。
大周的开国太祖与太宗,亦曾征战各地。
所居之处随着国力渐强,亦越发讲究。
但并未给予行宫之名,亦是注重实际,不尚虚荣。
只是无论如何,皇帝曾经的居所,一般而言,将其改为学宫乃是最为妥当之举。
既不浪费,亦不僭越。
广宁的这一建筑群,因城池狭小,学子稀少,原本的学宫己完全够用。
哎,辽镇的这帮家伙,别的本事没有,阿谀奉承倒是一等一的好手。
太宗兵败辽东之后,这建筑亦被冠以临时行宫之名,却根本未曾启用过。
“如此低劣下作的圈套?”贾瑞不屑地一笑,“当真是一帮无聊又无耻的卑鄙小人。在辽镇这儿,我一首以最低限度的想法来观察、评判他们,未曾想竟还真超出这下限了。”
在场的诸位将领,皆叹息着点头。
大周军队好歹还留存着新朝军队的几分骨气,彼此间难免有争斗,然心思多半还是会用在获取战功之上。
有些行径实是为人所不齿的。
恰似贾瑞于阵前斩杀柳定边等人,姜铎事后亦无话可说。
在阵前陷害大将,将全军置于危难之地。
斩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