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比一部高,《让子弹飞》更是首接给干到50:1,花了别个五倍的胶卷。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大概就是姜闻不但喜欢现场改剧本,还喜欢把一个镜头反复拍很多遍,当然目的是为了多一些素材留以后剪辑用。
比如影片中那场“鸿门宴”的戏,作为全片最重要的场面之一,这场戏反反复复拍了30多遍,历时一周,最终才算是完成了拍摄。
又比如胡万和六子在茶楼的对手戏,本来己经拍了一天了,花了将近十万尺的胶片,好不容易过了。
结果第二天,姜闻又突然不满意要再来一次,就这样十万尺胶片打了水漂。
要知道那年头拍戏,胶卷可是占了大头。
所以现在了解《让子弹飞》是怎么在2009年,这个影视资本还没开始膨胀的年代,花掉接近1.5亿成本的吧。
这和姜闻精益求精的严苛要求,密不可分。
嗯,严苛到投资人最终不得不卖房,才让姜闻把片子拍完。
回到蓝星,姜闻眼下没有《让子弹飞》的辉煌,还在因为糟践胶片被业界嫌弃。
所以知道姜闻为什么纳头就拜了吧?
除了张潇辰,哪还有愿意无条件支持他,甚至在这个数字时代允许他用传统胶片拍电影的冤大头?
当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姜闻可没因为张潇辰支持他,就转头降低拍摄标准,搞可持续发展。
该浪费的胶片,他可一点没少浪费。
就这会张潇辰站旁边一下午,姜闻总共也就拍了两个镜头。
放影片里,也就不到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