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死了。
这个消息本该让我们松一口气,可事实恰恰相反——他的死,反而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更多潜伏在暗处的势力浮出水面。
我和张浩站在上海“锦绣”私人医院的走廊里,透过玻璃窗看着病床上的女孩——赵雨桐,穿山甲的女儿。她十七岁,苍白、瘦弱,像一株长期不见阳光的植物。医生说她被注射了某种神经抑制剂,记忆可能受损,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绑架过。
“怎么处理她?”张浩低声问。
“带走。”我简短地回答。
我们伪造了转院手续,连夜将她送到了昆明的一家私人疗养院。萧雅联系了一位信得过的心理医生,准备等她情况稳定后,再慢慢告诉她真相——如果她父亲还活着的消息传出去,基金会的人一定会找上门来。
但穿山甲临死前的话让我隐隐不安。
**“救我女儿……她在……上海……‘锦绣’……”**
他这样的人,死前最后一刻还在算计。我们真的能相信他吗?
---
#### **2. 基金会的影子**
回到兰州后,陈默己经黑进了基金会的内部服务器。
“艾伦·罗斯柴尔德死了,但他们没停下。”他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新来的负责人叫凯瑟琳·韦恩,背景比艾伦更复杂。”
屏幕上跳出一张照片——金发,西十岁左右,眼神锐利得像一把刀。
“她在CIA的档案里出现过,但记录被加密了。”陈默皱眉,“基金会背后不简单,他们找的恐怕不只是文物。”
“那是什么?”萧雅问。
“技术。”老白突然插话,他手里拿着一沓泛黄的资料,“金墟国的遗迹里,可能藏着某种古代科技——比如那面阴阳镜,它绝不只是祭祀用品。”
我们沉默了一瞬。如果基金会的目标是某种足以改变现代科技格局的东西,那事情就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
#### **3. 西藏的线索**
老白的研究有了新发现。
他在穿山甲留下的资料里找到了一张老照片——1968年,一支科考队站在西藏扎西岗寺前,角落里有个模糊的人影,手里握着一块刻有金墟国符文的石板。
“扎西岗寺在七十年代被废弃了,官方说法是地质灾害。”老白推了推眼镜,“但当地有传言,说那里发生过‘不干净’的事。”
“基金会去过?”张浩问。
“不确定,但时间点很微妙。”老白指着照片,“如果这块石板还在,它现在会在谁手里?”
我们决定去西藏一探究竟。萧雅和萧婷留在兰州,张浩联系了几个退役战友做后援,我和陈默则先一步出发。
临走前,萧雅塞给我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几枚铜钱和一张折叠的黄纸。
“藏区的寺庙有些地方……不太一样。”她犹豫了一下,“如果遇到不对劲的事,把这个带在身上。”
我本想笑她迷信,但看她认真的表情,还是点了点头,把布袋塞进了内兜。
---
#### **4. 扎西岗寺的秘密**
林芝的风景很美,雪山、森林、河谷,像是世外桃源。但扎西岗寺却透着一股阴冷的气息。
寺庙建在半山腰,外墙斑驳,木结构部分坍塌,只剩下几间勉强完好的经堂。我们向附近的牧民打听,大多数人摇头不愿多说,只有一个老牧民喝了我们递的酒后,含混地提了一句:
“那里……有吃记忆的东西。”
“吃记忆?”我皱眉。
老人摆摆手,不肯再讲。
当晚,我和陈默摸黑进了寺庙。月光透过残破的屋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经堂里残留的壁画大多褪色,只有角落里的一幅还算清晰——画着一个戴面具的人,手持铜镜,脚下踩着扭曲的人影。
“金墟国的祭司?”我低声道。
陈默没回答,他的注意力被地板上的某处吸引。他蹲下身,敲了敲,传来空洞的回音。
“有暗格。”
我们撬开地板,发现了一个生锈的铁盒,里面是一本发黄的日记,署名“周文远”,写于1968年。
日记记载了一支科考队的经历——他们来扎西岗寺调查“特殊磁场”,结果队员一个接一个发疯,声称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最后,只有周文远活了下来,但他写道:
**“我知道,它己经跟着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