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丝路小说网 > 铁血阻击:我在386旅当兵王 > 第139章 春耕烽火

第139章 春耕烽火

三月的晋西北,冰雪初融。青龙沟外的田野上,一队队战士和老乡们正挥汗如雨地翻耕冻土。卫国拄着锄头首起腰,抹了把脸上的汗水。他左肩的伤口还未痊愈,每次用力都会隐隐作痛,但春耕不等人。

"卫司令,歇会儿吧!"老农张满仓提着瓦罐过来,倒了一碗凉茶递给他,"您这伤还没好利索呢。"

卫国接过粗瓷碗,甘冽的山泉水混着野薄荷的清香,让他干裂的喉咙舒服了不少。放眼望去,整个青龙沟都沉浸在春忙的热闹中——战士们三人一组拉着木犁,妇女儿童在后面点种,就连伤员也坐在田埂上帮着选种子。

"张伯,今年咱们开垦了多少亩生地?"卫国指着远处新开垦的坡地问道。

"算上东沟那片,少说有两百来亩!"张满仓笑得满脸褶子,"多亏队伍上帮忙,要不光靠村里这些老弱妇孺,累死也开不出这么多地。"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只见李云飞骑着缴获的东洋马,带着几个通讯员飞驰而来,马蹄扬起一路烟尘。

"老卫!"李云飞老远就喊,"有情况!"

临时指挥部里,李云飞将一封密电拍在桌上:"倭寇换了新司令官,叫山本一郎。这老鬼子狠毒得很,一上任就搞'囚笼政策',在根据地外围修碉堡、挖壕沟,想把咱们困死!"

赵政委推了推眼镜:"最麻烦的是他们强征民夫,把老百姓当人肉盾牌。咱们要打,就得伤及无辜。"

卫国盯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新标注,眉头越皱越紧。倭寇这一手确实毒辣——不首接进攻,而是慢慢收缩包围圈,切断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

"不能坐以待毙。"他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虚线,"这里是白水河,倭寇还没封锁。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去,打他的后勤线!"

"好主意!"李云飞眼睛一亮,"不过得先解决粮食问题。春耕刚开个头,主力一走,老乡们忙不过来。"

当天下午,一场特殊的军事会议在打谷场召开。不仅连以上干部参加,各村代表也都来了。卫国站在磨盘上,声音传遍全场:"同志们,倭寇想把咱们困死在根据地。咱们怎么办?"

"打出去!"战士们齐声怒吼。

"地还种不种了?"卫国又问。

老乡们面面相觑。张满仓站起来,颤巍巍地说:"长官,地不能不种啊!不然秋收吃啥?"

"张伯说得对!"卫国提高嗓门,"咱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主力部队负责打破封锁,民兵和老乡们抓紧春耕。从明天开始,所有非战斗人员编成生产队,战斗部队每天抽一半人帮忙干活!"

这个方案得到一致通过。散会后,老周转动轮椅过来:"卫国,兵工厂新造了二十支步枪,但缺枪管钢材..."

"我想办法。"卫国拍拍他的肩,"你先带人改装一批农具,特别是犁头,老乡们用的都磨秃了。"

夜深人静,卫国还在油灯下研究作战计划。阿秀悄悄推门进来,放下一碗冒着热气的野菜粥:"卫叔叔,趁热吃。"

自从加入卫生队,小姑娘像变了个人,不再哭哭啼啼,做事也有板有眼。卫国接过碗,发现粥里竟有几片腊肉:"哪来的?"

"伤员们省下来的。"阿秀眨眨眼,"王护士说您伤没好全,得补补。"

卫国心头一热,把肉片拨到一边:"拿去给重伤员。对了,药草种植的事怎么样了?"

"后山的坡地都开出来了!"阿秀兴奋地说,"蒲公英、黄芩都发了芽,老胡叔说再过两个月就能用上自己种的药了!"

第二天天不亮,嘹亮的军号声就唤醒了青龙沟。战士们背着枪列队出操,炊烟从各家各户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卫国带着特战队检查装备,准备执行第一次破袭任务。他们的目标是白水河上游的倭寇物资中转站,那里囤积着大量钢材和粮食。

"记住,速战速决。"卫国叮嘱道,"优先夺取钢材,粮食能带多少带多少,带不走的烧掉!"

特战队趁着夜色出发,沿着干涸的河床悄然行进。黎明时分,他们潜伏到了中转站外围。通过望远镜,卫国看到令人愤怒的一幕——几十个衣衫褴褛的民夫被倭寇用刺刀逼着搬运物资,动作稍慢就会挨打。

"计划有变。"卫国低声说,"先救人,再抢物资。"

队员们分成三组:狙击手占领制高点,爆破手准备切断退路,主力则跟随卫国突袭。当倭寇哨兵换岗时,卫国吹响了进攻的哨子——

"哒哒哒!"机枪喷出火舌,门口的哨兵应声倒地。特战队如猛虎下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