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家书报平安
沈立明忙问:“长兄,天子为何突然赏赐?”他的目光在那些珍贵的赏赐上流连。.5?d/s,c*w¢.?c?o′m?
“高产粮种要在全国推广,加上芷柔献上治疗瘟疫的方子...”沈立远笑道,“书瑾他们在昌平赈灾也立了功,天子还亲口夸赞过。”
沈老太太欣慰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骄傲:“咱们沈家,总算出了个有出息的。”
一旁的沈书雅和沈悦芳对视一眼,眼中尽是失落。他们都明白,这回姨娘要被关小黑屋整整三年。
沈悦芳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她知道,从今以后,府里的天怕是要变了。
周夫人看着丫鬟们小心翼翼地收拾赏赐,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她暗暗盘算着,等芷柔回来,要给她做些什么好吃的。
“这孩子,在外头不知吃得好不好。”她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慈爱。
沈老太太听到了,笑道:“你就放心吧,有少郡王在,她能吃什么苦?”
周夫人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担心。
府中下人们看着这一幕,私下议论纷纷。
“大小姐这次可真是露脸了。”
“可不是嘛,连天子都夸赞了。”
“以后咱们府上,怕是要热闹了。~d.u_o′x^i~a?o?s+h_u`o·.′c^o~m¨”
“可不,听说龙都那边都传遍了,说咱们大小姐医术了得,还会种地呢。”
议论声此起彼伏,却都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沈府大门外,一辆马车缓缓驶过。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一张年轻俊秀的面容。
“沈家大小姐...”年轻人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沈立远获得嘉奖的消息如同春风过境,很快传遍了整个福宁府府城。不仅如此,就连东洲省的官员们,只要消息灵通些的,都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各个衙门里,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这位年轻知州的前程。
宋府内,书房里一片静谧。沉香袅袅升起,窗外的梧桐树影随风摇曳,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祖母僚正专注地阅读着二儿寄来的家信,他的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陆大老爷和陆学人安静地坐在下首等候,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氛。
“次弟在信中说了什么?”陆大老爷见父亲放下信,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迫不及待地问道。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陆祖母僚慢条斯理地将信纸折好,放入信封中,这才缓缓开口:“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说天子亲自夸奖了那几个去昌平赈灾的孩子。,/ˉ5?¤4×看?书}× $?无¨`错±>内?容???”
“昌渊也在其中吗?”陆学人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作为一个母亲,她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的儿子。
陆祖母僚不耐烦地瞪了儿子一眼:“这还用问?昌渊跟着少郡王、韩家和楚家的孩子一起去的昌平,人家都被夸了,怎么会单单漏了咱们家的?”
陆大老爷讪讪一笑,搓了搓手:“是儿子多虑了。”
“少郡王这人懂得知恩图报。”陆祖母僚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他望着窗外的景色,若有所思地说道:“昌渊这次跟着冒险,总算没白费。能在天子面前留下印象,对他以后的仕途大有好处。”
陆学人听到这话,心里一阵感慨。要不是芷柔那丫头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她的儿子能不能平安回来还是未知之数。想到这里, 她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夫人,”陆祖母僚转过头来,目光炯炯,“你打算送一份大礼,等昌渊回来后亲自送到沈家去。这份人情,咱们必须还。”
“是,老爷放心。”陆学人这次倒是一点也不推辞,她早就有这个打算了。手指轻轻摩挲着手上的玉镯,心里已经在盘算着该准备什么礼物才能表达自己的谢意。
“和沈家交好,这步棋走得妙啊。”陆祖母僚捋着胡子笑道,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我们还没来得及帮他们什么,反倒先沾了光。”
“父亲,”陆大老爷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触动了父亲的心事,“沈大人这次得了圣上嘉奖,是不是要升官了?”
陆祖母僚摇摇头,踱步回到座位上:“这还得看他述职的表现。不过就算天子看重他,多半也是继续外放。”
“为什么?”陆大老爷不解地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