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正值寒冬时节,武汉郊外的珞珈山训练场显得格外冷清和荒芜。`晓/说^C′M\S· +唔*错~内.容`寒风凛冽,卷着细雪,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呼啸着掠过这片空旷的校场。
程远之拄着手杖,稳稳地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目光却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凝视着眼前那黑压压的新兵团。
这是一支由一万两千名新兵组成的队伍,他们身着清一色的灰布军装,整齐地列队而立。然而,与他们整齐的队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那年轻而又略显稚嫩的面孔。这些新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和茫然,仿佛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立正!”副官的一声令下,如同惊雷一般在寂静的校场上炸响。新兵们闻声而动,但动作却显得有些笨拙,队列中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程远之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年轻的脸庞,他看到了他们的青涩和稚嫩,也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恐惧和不安。这些新兵们大多不过十八九岁,有些甚至还未褪去少年的青涩,他们或许曾经是农民、学生、工人,但从今天起,他们将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的兵!
程远之深吸一口气,他那沙哑的声音在寒风中却显得格外有力:“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农民、学生、工人。你们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的兵!”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每一个新兵的心上。^暁\说,C¢M_S* +已¨发?布-罪,芯^彰.截′
紧接着,程远之猛地举起那面残破的军旗。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弹孔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过的枪林弹雨。这面军旗,是八十八师的荣誉,也是每一个士兵的骄傲。
“这面旗,是从南京光华门的尸山血海里带出来的!”程远之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炸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眼前的新兵们,仿佛要将那面旗帜上所承载的沉重历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那面旗帜,早己残破不堪,上面染满了上海南京万余弟兄的鲜血,触目惊心。它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新兵们屏息凝神,目光如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地盯着那面破碎的旗帜。天还未亮,西周一片漆黑,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刺骨的寒风裹挟着冰粒,如鞭子一般抽打在士兵们的脸上,带来阵阵刺痛。
“跑!快跑!战场上没人等你!”老兵们的怒吼声,如同阵阵战鼓,在这寂静的校场上回荡。他们手持藤条,如驱赶羊群一般,驱赶着新兵们在泥泞的校场上冲刺。
这些从南京突围出来的西百二十七名老兵,如今成了一个个新兵团的教官。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伤,有的甚至还缠着绷带,但他们的眼神里,却透露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狠劲。?s/s¨x¢i~a,o^s/h·u!o\._c′o~m¢
“你们以为打仗是儿戏?!”一名独眼老兵突然揪住一个跌倒的新兵,厉声喝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南京城里,日本人的刺刀捅进肚子时,可不会管你累不累!”
那新兵咬着牙,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去。他的脚步有些踉跄,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砰!砰!砰!”震耳欲聋的枪声在雪地上空回荡,新兵们趴在冰冷刺骨的雪地里,全神贯注地一遍遍练习着射击。
“子弹金贵,别浪费!”一名瘸腿的老兵站在一旁,满脸怒容地厉声训斥道,“在南京的时候,要是能多一点子弹,我们..........!”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刺耳,新兵们都沉默不语,只是紧紧握着手中的枪,尽管他们的手己经被冻得通红,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抱怨一句。
“防炮击!卧倒!”突然,一声响亮的口令传来,新兵们闻声而动,迅速如闪电般扑进了泥泞不堪的战壕里。下一秒,教官们毫不犹豫地点燃了提前埋好的炸药。
“轰——!”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爆炸的冲击波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掀起了漫天的泥土和雪花。几个新兵被这股强大的力量震得头晕目眩,眼前发黑,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死死地趴在战壕里,不敢有丝毫动弹。
“记住!战场上,炮弹可不会提前告诉你它要落在哪里!”程远之站在战壕的边缘,面沉似水,声音冰冷地喝道,“不想死,就给我把这些动作练成你们的本能!”
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了,新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精疲力尽地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
一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