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宫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公主的面子保住了。
前朝的有些老臣也是松了一口气,自家的女儿/孙女保住了.
他们那日特意问了皇上的态度,皇上没说话,但那个御前大总管端着圣旨摔了一跤,那圣旨上面还真是封他们女儿/孙女做和硕公主的旨意。
吓得几位老臣急忙求着皇帝出兵。
张廷玉虽然觉得皇后此招损了些,但确实有用,主要他也支持打回去,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嫡孙女也在名单上头…
宜修能拿捏住朝中许多臣子为自己卖命,靠的自然不是皇帝遇事要听听大臣们意见的方式。
宜修昔年到底也算是康熙手底下的兵,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康熙帝哪回不是自己己经单方面做好了决定之后,才故意打着“听听你们意见”的旗号看底下人的乐子。
若是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具备独立分析事情利弊的能力,只听臣子的话,那是够窝囊的。
所以宜修在见那些老顽固之前,真的叫皇帝把册封的圣旨写好了。
但事情要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那也太便宜这些人了。
于是东太后发出太后懿旨,她老人家觉得寂寞,想找几个小姑娘陪着,但宫里的小姑娘没有合眼缘的,所以想在几位大臣的家中寻一寻。
此事据说是皇后娘娘提议,皇上亲自去求得太后。
因此,那些大臣的孙女便这么进了宫。
这可是不得了了,几位大臣的家中都闹翻了天。
就比如那位李大人吧,虽然年近八十,但是其妻还健在。
李老夫人听说是李大人去朝中闹事,才将自己的嫡亲孙女陪了进去,气的拿着扫帚在院子中追着李大人打,两个八十的老人将家中的一干儿子、孙子吓的鸡飞狗跳。
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又去找皇帝闹。
但宜修己经嘱咐过了,弘历只说:东太后她老人家寂寞,不过是进宫住些日子,你们这是做什么给堵了回去。
眼瞅着快两个月了,端淑长公主再过两日就要到京城了,这些老大人生怕因着端淑长公主回来皇后娘娘突然将他们的孙女给嫁去蒙古。
就这么提心吊胆的又撑了一日,东太后娘娘终于觉得心情好了,才将人给送了回去。
这下子这些人是彻底老实了,甚至是有胆小谨慎的,己经纷纷乞骸骨。
这些人胆小,但也有着从政的敏锐,皇后娘娘如今首接都能越过皇上面见大臣,此番,不好说,不好说呐!
恒娖坐在马车里,掀起帘子,巍峨的紫禁城近在眼前,口中呢喃道:“皇额娘,儿臣回来了。您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