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过于激动,蔡丰已顾不得礼仪,伸手欲要拿第三个吃,曲簌连忙劝阻,“蔡大人,红薯虽味美能饱腹,但是不可多食,易引起肚子胀气不适。′w·a_n\z~h?e*n.g-s¨h`u?.′n/e¨t.”
蔡丰把手收回来,拱手道:“多谢修仪小主提醒。”该说的都说了,肖政不再多言,直接道:“齐靖蔡丰接旨。”“臣接旨。”齐靖和蔡丰跪下。“红薯种植一事利国利民,朕把此事交由司农卿蔡丰负责,所需银两由户部出资,齐靖协助,望你二人通力合作,将红薯种植推广至定安国上下。”“臣遵旨,臣等一定不负皇上所望。”二人齐道。“平身。”肖政抬手,“蔡卿,距离明年播种时间只有五月时间,明年如何让定安上下红薯丰收,朕就全部交给你了。”“是,司农司上下二十余人,一定能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蔡丰比肖政更加迫切地希望希望红薯能种遍定安的每个州县。这其中的原因,只有蔡丰自已最为清楚。因为蔡丰是从贫穷村镇通过科举一步步走上来的。他家乡土地贫瘠,粮食收成很差,甚至很多粮食、蔬菜在他家乡无法种植。他自幼便深知饥饿的滋味,也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因为旱灾而颗粒无收,最终饿死大半的惨状。?~/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在那场灾难中,他的祖父祖母为了让他和妹妹能够有口饭吃,不惜将自已的口粮节省下来,最终活活饿死。这段经历让他对粮食有一种刻入骨髓的执着,就算现在家中富裕了,他也不允许家中子孙浪费粮食。定安上下与他家乡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当他得知红薯可以在大部分地方种植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蔡丰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将红薯推广到定安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哪怕需要付出再多的努力,哪怕自已已经年迈致仕的年纪,也绝不退缩。只是具体如何种植,他还不是太清楚,曲修仪知晓,可曲修仪是后宫嫔妃,她能亲自教学吗?蔡丰鼓起勇气问道:“皇上,播种技术需要专人指导,不知皇上打算派遣何人?”肖政亦是想到这一点,经常把曲小七派出去显然不可能,所以他在之前就有了主意,“昭纯宫两个太监都会播种之法,朕会派他二人出宫教学,如遇不明白的,由他二人代传。”“还是皇上想得周到。!w/a.n`b-e!n!t!x-t¨.!n,e¢t?”闻言,蔡丰放心了。曲簌也在一旁补充,“蔡大人稍等片刻,我把种植经验写下来,蔡大人可做参考。”“臣就劳烦曲修仪了。”蔡丰刚才去看红薯地时,顺便看到了曲修仪种植的其它蔬菜,都比外面农家长得更好,曲修仪在种植上肯定有自已的一套经验,曲修仪愿意倾囊相教,他不甚感激。 等红薯种植推广成功了,他一定代曲修仪向皇上求旨封赏。在内室写种植经验的曲簌还不知道蔡大人已经在想着为她求旨封赏了,曲簌写好后,检查了一遍,才拿出去交给蔡丰。“谢曲修仪。”蔡丰再次诚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后,才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将纸张接了过来,仔细地将纸张折叠起来,郑重的放入胸前,似拿着的是一件价值连城之物。曲簌静静地观察着蔡丰的一举一动,不禁想起了骨鲠之臣四字,她第一次在蔡丰身上看到了这四字的影子。恪尽职守,行利国利民之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曲簌对蔡丰的敬意油然而生,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对蔡丰的钦佩和赞赏。事情交代完了,肖政让侍卫将齐靖和蔡丰送出宫去,蔡丰恭敬的告退,而齐靖,走时脸皮厚的硬是讨要了一小筐红薯走,说是带回家给家中夫人尝尝。望着齐靖消失的背影,曲簌随口说道,“齐大人和夫人真的很好”她能看出,齐靖为家中夫人讨要东西不是一次两次了。分享欲是最好的感情证明,放在古代权臣身上,齐靖能随时记挂着家中妻子,只能证明外面的传言非虚。“齐夫人出自商贾之家,当年齐靖为了娶她情愿放弃世子之位,不惜与梁国公闹翻,直至他状元及第,梁国公才松口,这些年他身旁也再无他人,世子夫人亦是个奇女子,性格与小七有三分相似,应当与小七合得来。”这些曲簌大致知道,还是感慨了一句,“真难得。”堂堂尚书大人,梁国公世子,能这么多年守着一个女子,真是不容易,所以宁州城的女子羡慕世子夫人不无道理。“朕……”肖政欲言又止,不知道该说什么,暂时实现不了的承诺,他不会说出口。曲簌只是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