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依不饶
这夹层有十厘米厚,到时候要嵌在墙里,外面再抹上泥土,刷上白石灰。+k\k^x′s?w~.-o/r?g\
余紫嫣从一档电视节目中学到了用废纸做保温层的点子。
她之前在自己家的农场改造工作室时就实践过,发现这方法在保温和隔音上的效果跟新式材料不相上下。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就是防火和防水的性能不够强。
但鉴于他们现在的条件,也只能暂时用这个方法了。
村里的一些人看着余紫嫣用大家的钱搞这些他们看不懂的事情,心里很不痛快,对她总是冷眼相待。
这种不满在催青结束后彻底爆发了。
赵全有指着数量减少的蚁蚕,气势汹汹地质问余紫嫣:“就这么点蚁蚕,能产多少蚕茧?你是不是故意的,想让我们完不成任务,让村里……”
李福森反应快,赶紧捂住赵全有的嘴,生怕他把解散村里的话说出来。
现在一年要养四轮蚕,每一轮的催青和收茧时间都是固定的。
如果第一轮蚕出了问题,后面三轮也会受影响。
余紫嫣现在跟他们说一年能养八轮蚕,他们肯定不会信,说不定还会把事情闹得更大。
无奈之下,她只能把蚁蚕数量少的原因归咎于新建的蚕室。
她解释说,新刷的墙可能对养蚕不利,因为蚕对环境非常敏感,新墙的气味或湿度变化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长。
为了弥补这个问题,她郑重承诺,十天后会进行第二次催青,尽全力扭转局面。
赵全有对养蚕的事一知半解,平时只做些杂活,对蚕的习性和养殖技术一窍不通。
而余紫嫣背后有林主任的大力支持,林主任在村里很有威望,对余紫嫣的养蚕计划非常看好,多次公开表示对她的信任。
有了这层关系,赵全有即使心里再不满,也不敢真的对余紫嫣怎么样。
他只能愤怒地伸出手指,几乎戳到余紫嫣的鼻尖,大声斥责:“哼,这笔账我给你记着!要是今年我们村里完不成上级下达的蚕茧任务,我一定会向上级汇报,把责任全推到你头上!”
余紫嫣听着这些无理的指责,心里充满了愤怒,却又无法反驳,只能在心底无奈地叹息,默默承受这一切。
幸运的是,除了这段让人心烦的小插曲,养蚕项目的其他事务都进展得很顺利,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稳稳地推动着。
老吴是个养蚕的老手,他主动带了几个新手,从养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起。¢q\i!u*s-h¢u?b·a′n¢g,.¢c_o¨m`
他细心地讲蚕宝宝的生活习性,从出生、换皮到做茧的每个阶段,都讲得很详细。
他还亲自示范怎么搭配合适的桑叶,怎么看蚕宝宝健不健康。
让人高兴的是,这几个新手都很聪明,学得快,很快就能熟练地做一些基本活儿,比如打扫蚕房、喂桑叶,动作又快又标准。
蚕房的保暖效果比大家想的还要好。
现在还是早春,外面还很冷,但余紫嫣用旧报纸做的保暖墙让蚕房里暖和得很。
为了让蚕宝宝住得更舒服,大家还会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地调温度和湿度。
同时,还会按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让蚕宝宝在好环境里健康成长。
时间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四月中下旬。
天气暖和了,春天的感觉越来越浓。
这时候,第一批蚕也顺利地进入了第二次休眠阶段。
老吴知道这个阶段很重要,就亲自教杜之敏怎么做第二次催青。
这次,他们把剩下的三十张蚕种都放到催青室里,希望能多产些蚕茧。
为了让催青工作更方便,余紫嫣在蚕房旁边专门弄了个催青室。
这样,工作人员就不用在大队部和蚕房之间来回跑了,省了不少时间和力气。
杜之敏知道催青工作很重要,一点都不敢马虎。
她知道这关系到整个养蚕项目能不能成功,关系到大家的努力能不能得到回报。
所以,她和郑梅一起搬到蚕房的宿舍住。
这个宿舍是余紫嫣修蚕房的时候,特别要求加建的。
现在,养蚕工作越来越顺利,需要有人晚上守着蚕房,以防万一。
去年,杜之秋一个人守夜。
那蚕房破破烂烂的,风大、雨大是常事。
春秋的时候,冷得要命;夏天的时候,热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