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羽对中路军的布置跟沈杏白说的大同小异。+咸/鱼.看_书, !免¨费`越?黩*
唯独中间有一小部分的不同。
秦羽本部的10万人中,留出了5万战斗力较弱的部分,分守在三堡、长城一线,作为最后的留守部队。
同时编制进来了地方部队的4万州府兵,还有公会的3万人,和自己边军的5万精锐,一共12万人。
这12万又分作了3个部分,他本部的5万人放置在偏向北路。
然后从公会和州府兵的人手中抽调5万人,布置在了偏向南路的地方。
最诡异的是,剩下的1万州府兵和1万公会义勇,在中路自由索敌,务必要做到积极寻找战机,出战必胜敌军。
这个布置就很值得玩味了。
他们这里面最精锐的部队,就是两支禁军,这个一南一北就像是两支强力臂膀一样,沿着河流进攻。
这个布置无可厚非,这是包围圈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放他们没有问题。
剩下的部队中战斗力就要数秦羽的边军了,可这样的精锐,一部分放着守家,一部分则是放在北路的附近,随时准备支援。
这个也好理解,基地防卫的重要性当然得关注,北路作为战略的重点也要照顾一下。+l!u′o·q!i-u/y!d!.*c^o+m+
而剩下的部队里,州府兵和公会组织的义勇营相比,那都是战斗力不如了。
放他们在后方、或是中军固守,哪怕是护送粮队都可以理解。
可他们得到的最终命令是寻敌索战。
让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去主动挑战。
这个不就是甩出去的诱饵么。
会不会打仗的人,都能看明白这个道理。
伍明用他目前的知识储备来猜测一下,秦羽的意思应该是要中路布下诱饵,然后南北两路合围,这么想绝对符合他的布置。
“小白,如果要是跟咱来推演的时候一样呢?对面就是不进攻,就跟你消耗,这样计划不就破产了么~”
沈杏白好像早就料到了一样。
“浊酒大哥你忘了黑风峡和鹰回岭的事情了?羽帅从那时候开始就己经在跟对面的主帅博弈了,从鹰回岭没有劫掠就能看出来,敌人的战略目的就是希望决战的。
对于高手来说,两军对垒就好像是在下棋,并不是说复杂程度,而是双方的行动都是半透明的,真正博弈的地方,是在看不见的心里进行的。”
沈杏白这么说自己是深有体会。
就像是两个江湖高手对决一样。-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招式上的得失优劣这些都是明的。
如果非要做一个类比的话,就好像是在玩一个相对复杂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而且还是中途可以变招的那种。
当技术娴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终比拼的一定是心理上的。
不过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正如伍明之前所遇到的一样,这是一个51比49都会累积滚雪球的对抗模式,很少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状态。
这么一类比就能看出来。
现在的纸面数据对比,是40万对20万,大乾这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可伍明仔细的算了算,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这西十多万人里,留下了五万人守在三堡、长城防线这里,南路、北路分别留出来了两个卫兵营的六万人看护粮道。
剩下的还有辅兵营在内的军匠、医官之类的两万多人。
这么算下来真正用来作战的部队,就只剩下二十七万人。
这二十七万人还分作了三路,北路七万、南路七万,中路最多有十二万,却有两万出战的炮灰,剩下的十万人又分作了两个五万人的部分。
这么分列布置之下,单独的每一块,在敌人的总攻之下,都会处于劣势。
伍明现在己经有点晕了。
情况太过于复杂。
你得自己有一个判断,还要判断敌人的判断,然后还得判断敌人对你的判断,这么无限套娃下去,就不只是费脑子了,想多了是要折寿的。
难怪说打仗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此言诚不欺我。
伍明这边干脆不想了,动脑子的事情就交给有脑子的人,他还是当他的突击队长最适合。
秦羽宣布完了整体上的布置,底下的每一个负责的大营以上的军官都拿到了令旗,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地方,秦羽会单独微操一下,剩下则是一级一级的由各自的长官去分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