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叔,那如果我们这里能种出棉花,而且产量还不错呢!”陆昭宁想到杨果儿跟她说的家里那八十来株的棉花产量,问下首坐着的黎平。·y_u+e\d!u`y.e..+c?o.m/
“小姐,用棉花织布比用麻织布造价还要高,但是织出来的布跟麻布一样粗糙硬挺,这样的东西谁会买呢?至于做棉衣保暖,棉衣虽然暖和,但是不可避免的臃肿,相比之下,达官贵人们有更好的选择。而对于贫户下户来说,棉花又太贵,就只有中户能买得起。棉被也是如此。所以就算现在棉花是不够卖,但是市场也只有那么大,再多一些棉花,也卖不出去多少了。”
黎平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这棉花的生意不值得耗费时间精力在上面,因为挣不到钱。
“黎管事,如果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呢?种的棉花多,加之产量上来了,那是不是可以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让更多人能买得起棉花。而且,棉花还会比现在买来做棉衣的棉花好,做做出来的棉被也更蓬松柔软暖和。”杨果儿想了想,没忍住开口问道。
“比现在所卖的棉花柔软暖和?”黎平不相信的问。
“对,更蓬松更柔软!”杨果儿点头。/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经过她的观察和注意,现在所卖的棉花应是地里采摘下来,首接晒一晒,去了籽就首接拿出来卖了,没有弹棉花这一步,所以棉被都是重重的硬硬的。
陆昭宁思索了一下,“薄利多销,确实是一个路子,而且,黎叔,我们是头一份!”
黎平点点头,明白小姐的意思。
杨果儿看着主仆两人,“阿宁姐姐,我最初种棉花的初衷,就是希望贫户能用得起棉花,冬日里小娃能穿上暖和的冬衣,老人能少一点寒咳。因为这个,所以我愿意把种子分给村里的人,让村里人种上棉花。并且应承应县的唐大人,后年协助县里教唐大人治下的人种棉花。”
听到杨果儿说的话,黎平不由得把背挺首了一点,慎重的开口,“杨姑娘的意思是,明年会有一个村能种上棉花,后年整个应县都会种上棉花?”
“对,目前是这样计划的!”杨果儿点头。
黎平看了看杨果儿,然后抬头看向陆家的当家人,“小姐,如果是这样,薄利多销的路子确实可行!而且,我建议提前就和农户们签好协议,把棉花抓在手里!”毕竟她们陆家各地都以成衣铺子,棉花铺开来,虽然产量多,薄利多销的话,也都能销出去,而且也能赚不少!黎平看着桌上粗糙的棉布,就是可惜不知道白氎布是怎么织成的,是不是棉花来纺线织的,要不然赚的可不止这么一点!
杨果儿也看着桌上粗糙硬挺的棉布,陷入沉思。¨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问题在哪里呢,她印象中的棉布,柔软亲肤,吸汗,跟眼前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等等,华国历史上好像有个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来着,叫什么来着。杨果儿攥着手心拼命的想,好像叫黄道婆是不是!
对!就是她,第二世奶奶种棉花的时候说过,而且还专门带着她一起去过黄道婆纪念馆参观来着。
讲解员当时说,黄道婆被称为“棉神”,研究出了三锭纺车,同时可以纺三根纱,提高了产量。同时还织造升级,双股精梳纱,斜纹织造,打造出了松江商品布。
如果,如果,她能想起来三锭纺车和织机的样子,是不是就能织出像后世一样的柔软亲肤的棉布?
陆昭宁和黎平说着关于棉花的事,半天没听见旁边的人说话,转头看向杨果儿。就见杨果儿低头垂眸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果儿,在想什么呢?”
杨果儿的思绪被陆昭宁的话打断,抬头,见陆昭宁和黎平都看着她,“哦,我在想,棉花如何纺线,如何织,才能变成你们口中所说的白氎布。”
“杨姑娘就那么肯定白氎布就是棉花所织成的?”黎平好奇的问,一个农家女为何这么肯定。
“我确定,而且既然是贡品,黎叔也说得头头是道,那应该也知晓才对呀!”杨果儿对上黎平那探究的眼光。
“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怀疑,毕竟十多年前,老爷带着我们试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织不出来······”
陆昭宁见杨果儿的神色,内心一动,“果儿,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左右不过是纺线的方式,以及织机织布的方式不同,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想办法。”
“哪有那么容易哟······”黎平叹了口气。
“果儿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