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常规”的统治与欧战的号角
第一幕:新国王的“平常一日”(赛前)
2011年2月下旬,英超联赛第28轮。/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在经历了与阿森纳那场荡气回肠的“酋长球场之战”后,曼城队虽然只拿到一分,但其展现出的、与顶级豪门正面抗衡的实力和韧性,尤其是马旭在最后时刻那记“封神”扑救,让整个英格兰足坛,都对这支“新贵”球队,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积分榜上,争冠的形势,己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刺刀见红阶段。榜首的曼联,依旧以微弱的优势领跑,而曼城与阿森纳,则如同两头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在身后紧追不舍,任何一方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排名的瞬间更迭。
在这种背景下,本轮,曼城主场迎战富勒姆的比赛,就成了一场不容有失的、必须全取三分的战役。
赛前,媒体的焦点,不再是“曼奇尼是否会选择马旭”,这己经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
他们新的议题是——“在经历了连续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巅峰对决后,这位年仅17岁的‘长城’,是否会出现状态的起伏?他的稳定性能否支撑他,走完这最后、也最艰难的十轮联赛?”
而对于马旭自己来说,当他再次走进伊蒂哈德球场的主队更衣室时,他的心态,也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变化。
他想起了几个月前,自己第一次,以“随队球员”的身份,战战兢兢地做客克拉文农场球场时的情景。那时,他是看台上的旁观者,是仰望着顶级联赛的“学徒”,英超的节奏和强度,曾一度让他感到震撼和窒息。
而今天,他将以主人的身份,以球队无可争议的一号门将的身份,在这座属于他的“堡垒”里,迎接同一个对手的挑战。
这种从“仰望”到“掌控”的转变,让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和自信。′看+书`屋¢暁?税¢蛧^ ^免·废*阅-独*
在赛前的最后一次战术会议上,曼奇尼的布置,也极其简洁。
“他们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但我们,是一支更强的队伍。”他指着战术板,“我今天,只需要你们做三件事:控制比赛,取得进球,然后,带走三分。”
“没有借口,没有意外。”
他的目光,最后扫过马旭,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无声的语言,传递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第二幕:一种“无聊”的统治力(比赛上半场)
当马旭踏上伊蒂哈德球场的草皮时,迎接他的,是西万五千名球迷,那如同信仰般的、山呼海啸的“长城之歌”。
这个绰号,如今,己经成为了曼城主场,仅次于队歌《Blue Moon》的、最响亮的旋律。
看台的家属区,杰西卡带着一副大大的墨镜,安静地坐在那里。她看着那个在球门前,接受着全场球迷膜拜的、属于自己的男人,嘴角,是藏不住的、温柔而又骄傲的笑容。
比赛开始。
富勒姆队,没有像斯托克城或西汉姆联那样,采取“长传冲吊”的战术。他们在主教练马克·休斯的带领下,试图用技术和传控,来与曼城的中场进行周旋。
这,反而让马旭,陷入了一种“幸福的烦恼”之中。
因为,曼城队拥有着由大卫·席尔瓦、亚亚·图雷、德容所组成的、全英超最强大的中场之一。
比赛的前三十分钟,几乎都演变成了曼城队的半场围攻。皮球,很少能越过中线。
马旭,再次,成为了场上最“清闲”的人。
但他没有丝毫的松懈。他像一头警惕的狮王,在自己的领地里,来回地踱步。`h/u~l¨i*a!n^b!o′o-k?.^c+o_m-他的嘴里,不断地在高声呼喊,指挥着己经压过半场的后卫们,保持着阵型的紧凑和相互之间的距离。
他那巨大的身影,本身,就是一道让对手望而却步的风景线。
看台上的球探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奋笔疾书:
“……比赛专注度:S+。在长时间无球状态下,依旧能通过呼喊和移动,保持对比赛的绝对投入。”
“……防守威慑力:S。他的存在,似乎让对方的前锋,在尝试反击时,都显得犹豫不决。”
上半场第38分钟,曼城队,终于由特维斯,用一记精彩的个人突破,打破了僵局。1:0!
整个上半场,富勒姆队,只有一脚来自禁区外的、毫无威胁的远射。被马旭轻松地、甚至有些“懒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