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曼带哥哥回来己有十天左右,答应吴若谦的事也该去办了。+s·o_u.k/a?n¢s/h~u¨.?c+o!m?
这日她跟爹娘交代了一下家中事宜,跟他们说了要去京城见一个朋友的事。
爹娘他们都很疑惑,除了她那位和他们未曾谋面的师傅,他们身处偏远的山村,他们的曼儿是怎么认识京城的朋友的?
姜清曼看到爹娘眼中的困惑,“爹,娘,你们觉得凭我一个乡下弱女子是怎么把哥哥从狼窝里救出来的?正是我这位京城的朋友出手相助,哥哥才堪堪脱险。曾经我第一次去庆云楼卖野鸡的时候,正好他在那吃饭,偶然吃到了我做的一道菜,那十两赏银便是他赠予我的。”
爹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心里自豪感慨道:曼儿也太厉害了,连京城的大人物也认识,将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这一日姜清曼起了个大早,爹娘和兄弟姐妹们嘱咐了半天注意安全的话,她收拾好后来到姜路家。
姜路昨日己得到姜清曼的消息,他今日起的也特别早,刘婶摸着他的头道,“孩子,一路小心啊!”姜清曼刚进门就看到这一幕,心里暖暖的,真是应了那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昨晚爹娘好像没咋睡着,给她收拾了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生怕她在外面吃苦受罪,东西太多太沉,她出门后放进了空间里。!j+j·w\x¨c¨.,i¨n^f-o.
姜路赶着牛车来到镇子上,付了20两的押金租了一辆马车,赶着马车往京城赶去,他也是第一次进京,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一路有惊无险,一边问路一边赶路,一路颠簸,足足两日两夜才终于抵达京城,眼前的景象让姜路惊叹不己。高大厚重的城门,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铆钉,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城门两侧,守卫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尽显威严。
踏入城门,一条宽阔的青石街道映入眼帘,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姜路被这繁华的街道震惊了,他自诩是村长的儿子,镇子县里他去的次数也不少,见的世面也比同龄人多得多,饶是有这些经历,一入京城还是不免自惭形秽。
姜清曼倒不觉得,她在现代见过比这更加繁华的街道和城市,虽然穿着普通,但她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她向路人打听吴太尉家怎么走?路人看到他的穿着,觉得她是吴太尉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府上打秋风的,鄙夷道,“要饭就去乞丐窝里要,去吴太尉家做什么?”说完撇着嘴就走了。¢看′书-君? ,追`最-新^章+节-
姜路气的浑身发抖,姜清曼却笑呵呵说道,“路哥,咱们初入京城,穿成这样被认为乞丐也无可厚非,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啊!”
姜路虽不明白她诗句的意思,但话中意思是明白的。
姜路不好意思找那些穿着光鲜的人问路,他只找那些路边小贩或者穿着普通的人问,不过效果很好,这些人并没有看不起他们,纷纷给他指起了路。
半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一座宏伟的府邸,‘太尉府’三个大字铿锵有力,牌匾悬挂在大门口,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门口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仿佛在向外人展示着这府邸的不凡。府门两侧,站立着几个身着统一服饰的小厮,神情严肃。
姜清曼和姜路走上前去,姜路微微拱手,对着其中一个看起来较为年长的小厮说道:“劳烦小哥通传一声,吴若谦吴公子旧相识姜清曼前来拜访。”
那小厮上下打量了姜清曼和姜路一番,见姜清曼虽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姜路也举止得体,便微微点头,客气地问道:“不知二位与我家公子是如何相识的呀?我好详细通传。”
姜路不敢再上前,姜清曼上前一步道,“吴公子前段时间救我哥哥脱难,邀请我来救治他的祖母,我曾给过他一瓶药,不知他跟你们提没提起?”
小厮们一听可不得了,公子前段时间好生嘱咐他们,若有一位姑娘前来,一定以礼相待请她入府,万万不可怠慢。
他们本以为是公子开窍有喜欢之人了,必定是位国色天香的大美人。眼前的女子看起来还是一位小姑娘,且穿着朴素,并未和公子嘱咐的人联想到一块。
刚刚听她一说,又想到前几日府上都在传老夫人病己大好的事,便知道眼前的女子恐怕就是公子叮嘱要好生相待之人。
年长的小厮立马命其他小厮打开大门,低头相邀,“姑娘,刚才得罪了,原来您就是公子等待的人,快请进!”别的小厮相对都很年轻,不知道大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