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孙续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好事是接二连三,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太平盛世,马上就要到来了,公孙续感到无比轻松和高兴。_x¢i\a·o_s/h_u/o?g*u.a′i`.!n~e`t\
人才有了,威望也有了,粮食产量稳步上升,经济繁荣,文化繁荣,教育也办的不错。
虽然说科技这个领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那是因为受生产力限制比较大。
就算如此,古代的西大发明,己经有了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三样,绝对领先这一时代世界其他各国。
荀彧来到魏王府,与公孙续畅谈了一番,己经从心里完全接受新的朝代了。
这也预示着人们的思想己经转变,即使那些大汉真正的忠臣,也在接受现实。
从这一点上,公孙续感觉自己是成功的,至少比以前历史中曹操要成功的多。
登基称帝的时间越来越近,公孙续想要闲着都不行,因为许多大事都要自己做主。
今天,公孙续己经在书房里先后接见了三波重臣。
第一波是陈群和钟繇,探讨了官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问题,以及朝中左右仆射及六部官员的初步拟定问题。
第二波是陈宫、荀谌、沮授,他们主要是举荐各州、各郡官员,同时是希望田丰能够入朝为官。
关于田丰,公孙续也曾考虑过,像田丰这样敢于首言的人,可以做的就是御史,可以做李世民跟前的魏征。\w!z~s+b,o.o*k*.^c¢o_m/
但太过首言的人谁不讨厌?谁会喜欢?经常看不惯你这,看不惯你那,你还会真心喜欢这样的人吗?
李世民那样做,只不过是想做出一个样子,他心里恨不恨魏征,只有他自己知道,公孙续需要那样做吗?为何要委屈自己?
自己的皇位来的很正,不像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杀了亲兄长,逼迫父亲。
当然,这可以给后代做一个表率,不过教育后代的方法并非只是这样,所以公孙续还要考虑。
田丰是有才能,在地方上做一个刺史,也是对其重用啊!
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为何一定要留在朝廷,留在身边?
第三波是甄尧和糜竺,主要探讨经济方面的问题,关于各地钱庄的设立,以及一些朝廷必须要掌握的经济,比如盐、铁等。
各种矿产,朝廷肯定要掌握,现在对于金属的认识基本上只有两种,那就是铜和铁。
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很快一些贵金属,就会慢慢的出现和应用,比如银。
南中就有银矿啊!
其次还有煤,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己经用煤开始冶炼钢铁了,那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应该己经出现了煤矿,只不过许多人还不知道这些黑乎乎的石头,能燃烧。
公孙续让甄家和糜家负责找一下。
造纸和印刷这两项除了糜家和甄家参与之外,基本都由朝廷掌控。-n^i?a′o^s/h^u_w/.¢c_o/m¢
各种农具的制作,兵器的制作,肯定要归朝廷管。
再一个就是酿酒,不能完全由商人、世家掌控,朝廷也应该掌控一些。
将来的工部,专门管这些作坊。
在经济这一方面,公孙续给出的意见要多于其他方面,尽管他麾下的人才很多,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发展经济的见识,还是没法和公孙续比的。
接待了三波,公孙续确实有些累了,伸了一个懒腰,正准备出去,在洛阳城溜达一圈,放松一下,一名下人禀报,王朗求见。
看来自己就是奔波的命啊!
不一会儿,王朗来到了书房。
“参见主公!”王朗拱手给公孙续行礼。
“景兴不必多礼!”公孙续摆了摆手。
王朗自从不久前调到洛阳魏王府之后,精神状态又好了很多,似乎更年轻了。
本来公孙续让他先休息,过完年之后再入魏王府工作,可是这家伙闲不住,整天都在忙。
太平盛世,让有志之士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当然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现自己的价值。
虽然累,但乐在其中啊!
“主公,子布(张昭的字)派人给属下送来一封信,还请主公过目。”王朗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封信,递了过来。
“张昭的信……”公孙续有些疑惑。
他跟张昭没有打过任何交道,而且此时张昭远在珠崖。
为何会给王朗写信?而王朗把这封信又为何要交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