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担心被人误会告密谋反,他甚至想召集旧部钻进小屋,没事儿就召开议事研究刘承宗。
这种情况下围点打援?
刘承宗宁可相信,明军是耀武扬威,打算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盼着自己过来给他们关饷;都不会相信明军是在这儿围着罗汝才,妄想打自己援。
刘狮子专门叫了携笔墨的羽林骑,将战报递去,说:“记下来,大明陕西参议段复兴,镇守乾州,城破亡于阵……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但张献忠专门给刘承宗送来的战报,就完全没提段复兴尸身被毁的事。
罗汝才也不知道明军三万多人在他身边围着,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很明显,他们不想攻城。
所以自从发现左良玉不敢攻城,罗汝才就拿出了‘我是你祖宗’的态度,每日用弓箭向城外射信,信上没别的内容,就是骂街。
但凡城下明军将领,有一个被认出来的,罗汝才就让人放开膀子骂,从先人骂到后人,总结精神就一个字:怂!
你不敢攻我的城,你就是怂!
左良玉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这样骂过?
此时又在气头上,他当即一掌拍在桌案:“不管了,告诉曹文诏、艾万年和龙在田,我要攻城,先杀了城里的罗曹操祭旗!”
城破之后,师襄麾下新降参将杨国栋,第一时间搜寻段复兴的下落,得知其死于城中格斗,寻来尸首大卸八块以泄鞭杀使者之愤,还把脑袋献给了张献忠。
看出王文秀的紧张,刘狮子轻笑一声,旋即正色道:“我看他们是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有什么事,比歼灭宝鸡城的罗汝才更重要?”
他完全看不明白,盘踞于凤翔府西边的明军到底想干什么。
反正来龙去脉都很清楚,杨国栋是个比较简单的人,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嘛,事情做就做了。
所以他没办法揣摩刘承宗对这事的看法,它是动态的,可能刘狮子今天觉得杀得好,明天就会觉得杀得不好。
而北岸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突袭刘承宗的战术上,骑兵在南岸则难以快速运动,所以他们需要以逐步升级的冲突来作为借口,慢慢把军队转移到北岸。
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实话:大帅想让段复兴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围点打援是个简单且有效的战术。
作为元帅府最亲近刘承宗的几员大将之一,王文秀过去不止一次从刘承宗口中,听说过其对甘肃降军的判断。
没有互通使者,也没有谁率先发起进攻,只有往来的塘骑在河岸边互相射击、渗透、格斗、撤退。
不是塘骑那种缓缓撤退准备围歼的打法,而是不管不顾的收缩防线。
他火急火燎让人送信,心想:你张秉忠别给我把段复兴吃了就行!
正巧,这会儿刘承宗前脚到让人记下段复兴的事,后脚传令兵就带着张献忠的信回来了。
“退退退,就他妈知道退!”
“即使不搬,也要挺到秋收,渭南的华州等地才有粮草可用。”
不过刘承宗只是随口一说,他只是害怕自己的存粮不够吃,眼下明军在凤翔府西部驻营颇有章法,看上去可不是打算解甲投降的架势。
王文秀心中惊讶一声,问道:“怎么搬回来?”
随着统帅的意志传达至元帅军各营,三天时间里,元帅军与明军在凤翔府展开对峙。
他转过头盯着舆地图,伸手指出几个明军营地,对王文秀问道:“这帮人想干啥,围我的点打我的援,疯了?”
家丁刚走,罗汝才的日常骂街就被送来了。
足够让四万元帅军用到冬天。
本来凤翔府囤粮充足,各地的常平仓和富户打粮的收入,快撵上元帅府过去一年的收入了。
刘承宗寻思大股明军自己钻进凤翔府,若列出堂堂之阵,打起了阵地战,王文秀这一万军队自然不够看。
在他率军自西安府向凤翔府转移的时间里,王文秀跟明军在凤翔府爆发了十几次小冲突,基本上把明军番号摸了个差不多。
但随着东边两场胜仗,多了近两万张嘴,又给李自成、张一川九个营发了行粮,现在凤翔府的粮供养这支编制更加庞大的军团,就算用到七月底都捉襟见肘。
第一天,左良玉沉得住气。
王文秀顺着这个思路问道:“兵粮?”
因此张献忠很机伶地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准备好盛放首级的石灰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