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瑞篇
【原文】
子列子居郑圃①,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②,犹众庶也。
国不足,将嫁③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④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⑤,吾侧闻之,试以告女⑥。其言曰:有生不生⑦,有化不化⑧。不生者能生生⑨,不化者能化化⑩。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11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12,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黄帝书》13曰:‘谷神14不死,是谓玄牝15。玄牝之门16,是谓天地之根17。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18,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注释】
①子列子:子,古时候学生对师长的称呼,在其名前冠上“子”字,来表示尊敬。列子,传说战国的郑人,属道家,名为御寇,又有作圄寇或者圉寇。历史上对于《列子》八篇的归属权并没有定论。从思想内容以及语言上来说,应该是先秦子书。郑圃:古地名,在今河南中牟西。
②眎(shì):面对,对待。
③嫁:前去,到达。
④壶丘子林:人名,列子的师长,其中壶丘是复姓,林是名字,是春秋时代的郑国人。又说壶丘子林是不存在的,只是假托而已。
⑤伯昏瞀(mào)人:复姓伯昏。瞀人,愚蠢且见识短浅的人。此处说伯昏虚怀若谷。先人觉得伯昏是列子的朋友,和壶子是同学。
⑥女:同“汝”,你。
⑦有生:即具有形态的具体东西。不生:衍生万物却不被他物所生的,即是指道。
⑧有化:存在变化的具体东西。不化:不因为别的东西而变化的,也有说是世界的根本。
⑨生生:前者做动词用,也就是产生。后者做名词用,即产生的东西。
⑩化化:让东西发生变化。其结构跟“生生”一样。
11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围。即由物体根本的活动所产生的阴阳两气,阴阳两气合二为一然后诞生众生。《老子》里“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所说的“二”即为阴阳。
12疑:一成不变。这里“疑独”,实是衍生万物独立长存的根本。
13《黄帝书》:战国中期发表老子学说的古代道家名著。《汉书·艺文志》记载着《黄帝四经》四篇、《黄帝铭》六篇、《黄帝君臣》十篇、《杂黄帝》五十八篇还有《力牧》二十二篇,久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挖掘出《老子》甲、乙本,在乙本之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佚著,公认为是发表于公元前4世纪的《黄帝四经》。
14谷神:也就是虚无飘渺而多变、长久的奇妙用途。
15玄牝(pìn):指天地诞生众生之根。玄,幽邃,奇妙。牝,雌鸟兽。
16门:天地诞生众生的门户。
17根:根本,本原。
18形:活用为动词,赋予形态。色:类别。
【译文】
列子在郑圃居住,四十年无人问津。君王和公卿大夫对他就如同对待平凡百姓一样。
郑国遇上了饥荒,列子想去卫国。他的弟子问:“先生这次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学生冒昧问一句,先生用什么来指教我们呢?先生听过壶丘子林的言谈没有?”列子笑着说:“壶子的什么言论呢?即使如此,可是老师对伯昏瞀人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在一边也听了,现在就尝试告诉你们。他说:有被别的东西所产生的具体物体,有不被别的东西所产生的道;有受别的东西所化的,有不受别的东西所化的。不被别的东西产生的可以产生众生,不因别的东西改变的可以使众生改变。被产生的东西必须产生,被改变的东西必须发生改变,因此东西时时产生,时时变化。所指时时产生时时改变,就是时时刻刻不产生,时时刻刻不改变。阴阳是如此,四季也是如此。不被别的东西所产的便是独立长存的宇宙根源,不受别的东西所化的便是循环往复的活动。循环往复,它的边界没有终点;独立长存,它的定律无法穷尽。《黄帝书》有云:‘虚无永远存留,这便称为玄牝。玄牝的门户,便是宇宙众生诞生的本原。它连续不断若隐若现,毫无穷尽地展示用途又不耗费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