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墨玉
“怎么样?不打算说点什么吗?”何芸见胡力半天不说话,对着一旁的宋财说,她的意思是让宋财帮忙说服胡力。
“得,要我说呀,咱也别藏着掖着了,大家坦诚相待,都省事,二位觉得如何?”宋财也是左右为难,一边是过命的哥们,一边是煮得半熟的鸭子,想来想去建议两个人摊牌算了,省得遭罪。
“好一个坦诚相待,那我就把你们想知道的全告诉你们。”何芸起身靠近书桌,看着那些画满字符的手稿,“但是你们也要把你们的秘密告诉我。”
“你到底想要怎样?”胡力觉得不对劲,这个女人来这一定另有所图,绝不只是打探阿远的下落那么简单。
“你们难道就不好奇我找阿远究竟是为了什么吗?”何芸反问道,“你是不是一直都很奇怪,我为什么能够鉴定出那批物件的真假?”
“为什么?”何芸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胡力。
“因为告诉我的人就是这些物件的主人。”何芸看着胡力的眼睛,字正腔圆的说,生怕胡力听不清。
“阿远?!”胡力。
“什么意思?”由于马回讲述阿远和石匠关系的时候,宋财并不在场,现在是满脸的问号,“老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阿远是石匠的徒弟,他们两个人亦师亦友,我和素雅也是在海底听马大哥说的。”胡力简短的解释道,“王叔和小四他们发现的那一批古格银眼还有那些古格时期的老擦擦,都是出自阿远之手。”
“大爷的,那,那些东西全是阿远做的?也太逼真了吧。”宋财感到完全不可思议,那些东西他当晚也在木屋内看了,别说一般人了,就连他这个拿过鉴定大会一等奖的人都看不出来。
“我给了他一百万,够他这种人用很长一段时间了。”何芸淡淡的说。
“这小王八蛋,还真看不出来,表上面看着老实巴交的,原来比我老宋还贪财。”宋财没想到一脸天真无邪的阿远,肚子里居然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自己当时给他那五百块钱的时候,就应该猜到了。
“他这叫有头脑,我很欣赏他。”何芸说。
“可是你要知道,他在告诉你之前,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吴勇。”胡力突然想起了孙胖子说的,吴勇提前收到风声跑路的事,他觉得这个走漏风声的人很有可能也是阿远,因为这样的话,他就能两头通吃了,如宋财所说,他们还真是小看了这孩子。
“这个我也是在事后才知道的,不过没关系,这些都不重要了。”何芸说,“我们开始吧。”
“哎,等等,老胡,你刚才说阿远这手艺是石匠教的,那石匠不就是当年跟那块石碑一同沉入海底的那个冤大头?这不是都死了一千多年了嘛,怎么还活着,这也太他娘的扯淡了吧。”宋财这才想起胡力所说的那名石匠,这已经不是他接受的教育能够理解的了。
“墨玉。”还没待胡力开口,何芸说了两个字。
何芸不顾胡力和宋财异样的眼神,绕着屋子边走边说:“墨玉,即通体透彻的黑玉,也有带墨绿色的玉,但是那种玉的价值跟纯正的墨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真正的墨玉据说可以延寿、治百病。”
说到这,何芸停了下来,指着胡力的脖颈处挂着的一块玉佩说:“你那块就是纯正的墨玉,而且是墨玉的极品,我从来没见过,但我敢肯定你的这块玉绝非凡物,只可惜太小了,否则多少钱我都愿意出。”
胡力知道何芸这回真的是坦诚相待了,但是她能够一眼认出马回送给自己的这块‘残玉’,足以证明她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神秘。
何芸所说的墨玉,其实归根究底是属于和田玉的一种。
和田玉最早产自古代的西域王国——于阗(tian)。
它在Z语中的意思就是“产玉的地方”,地理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南边,那里盛产玉石。
和田玉的形状和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玉矿石为形态存在的,被称作为山料;第二种是原生态的玉矿石,但经过了长年累月的自然磨砺,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玉石,人们称之为籽玉;第三种则是经过人们加工、雕琢之后的成品玉。
三种玉石形态当中,以籽玉最为珍贵稀有。
何芸祖先曾经在采玉山凿出的那块玉石即是羊脂籽玉,而且还是从采玉山顶采下来的,自然是凤毛麟角之物。
在新疆有一条叫和田河的河,那里曾经汇集了许多从上游冲流下来的天然玉石,它们经过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两条河流,最终一道汇聚到和田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