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宝玉的消息否?”
于荣禧堂后的贾母住处之内。
那精致的跨院中,丫鬟仆妇们西处走动忙碌。
又过了一日,前方的军报仍未传回。
京中的风声亦是愈发恶劣。
听闻还有人弹劾了贾政与贾琏等人,首弄得阖府上下愈加胆战心惊。
贾母亦病倒了。
一则是风云突变之故。
贾母察觉到各勋贵对自家的慢待与轻视。
这可是此前数十年从未有过之事。
往昔的贾家,虽一首在败落,然外在的风光犹存。
两府人脉与地位尚在,爵位虽不高,然家世门第却高得惊人。
平日往来者,亦是王公侯伯子男之类的贵族门第,最次也是与贾家一般的世勋将军府。
遇着事情,一封书信便可解决。
譬如凤辣子说和官司之事,不过是写了信与平安州那边姓云的节度使,事情便顺遂解决了。
平安州那儿,也算是贾家的一处退步之地。
贾赦于彼处经营多年。
甚至打算将贾琏派过去担任实职。
只是贾琏生性懒散,挨了几回责骂殴打,愣是不肯前去,贾赦后来也无奈作罢。
近时这一阵儿,贾家却衰败到了极处。
王家满门被灭,薛家本就败落了。
贾家接连折损了数位嫡脉之人。
唯一的指望贾瑞,如今瞧来局势亦是不妙。
万一战败……
贾母面上倒还镇定,兵事凶险,她是知晓的。
想当年老宁公、老荣公在世之时,贾母尚为儿媳,亦曾看着老人家出兵征战,有几回险些殒命归来。
便是贾代善,神勇无比,在京营中颇受敬重,也打过好几回败仗。
这些皆无甚要紧。
可恼那些个眼皮子浅的,当真以为贾瑞若打输了便会如何?
若贾瑞大胜,皇上才会忌惮疏离,会用姜家来牵制打压贾瑞。
若不胜不败,或是小败,皇上只会继续任用贾瑞。
毕竟年轻大将,敢打敢拼,资历与武勇皆能压得住阵脚的,只贾瑞一人而己。
关键在于,贾瑞乃贾家之代表人物,亦得了开国一脉全力支持,哪能这般轻易就彻底败落?
老太太,只是心疼宝玉。
“前儿我差兴儿去打听了……”凤姐儿小心翼翼地上前说道,“说是就囚于忠顺王府,并未下诏狱,也未关在刑部大牢里。宝玉想来不会受大罪,只是那王府内戒备森严,咱家的人进不去,想送些银子、被褥、吃食,再派人进去伺候,皆被王府的人回绝了。”
贾母道:“那便只能看宝玉的造化了……”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在一旁,贾家的姐妹们坐在对面。
众姐妹亦是眼圈微红。
不管如何,即便黛玉与宝钗如今和宝玉关系疏远。
到底也是自幼一同长大的情谊,且又有血缘关系,想着宝玉自幼未曾吃过苦头,至多被贾政教训过几回。
如今囚于忠顺王府,却不知受尽多少苦楚,众人亦有些心疼。
黛玉主要还是心疼贾母。
这老太太一辈子要强,亦是贾家真正的当家人。
若非有贾母坐镇,贾珍、贾赦那一干人毫无约束,恐怕早将贾家败得一干二净了。
“老太太……”
林之孝家的行至门前,有丫鬟挑起帘子让她进来。
到了贾母近前,却犹豫着不敢言语。
“何事?”贾母嗔怒道,“外头的人也就罢了,连你们也要造反了不成?有何事不好说,这般吞吞吐吐的!”
林之孝道:“忠靖侯府的侯夫人来了,说是要接湘云小姐到忠靖侯府去住。”
湘云顿时面色惨白。
保龄侯史公育有三个成年孙儿。
长孙乃是史湘云之父,早己亡故。
次孙史鼐承袭保龄侯之位,现今外放为江南提督。
三孙史鼎为忠靖侯,如今在京师担任闲职,并无实缺。
先前史鼐离京赴外任职时。
贾母心疼湘云,便将她接到贾府居住,不忍心让湘云跟着南下奔波。
史家这边,一门双侯,显然与贾家不同。
主要缘由便是史家早己投效皇上。
史鼎未得实职,先前乃是受景和一脉压制,隆安帝亦不便骤然安排。
甄家失势,太上皇作出让步之后,史鼐即刻得了江南提督这一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