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出意外,史鼎亦会随之得到实缺。
史家于偿还国库亏空之时被贾瑞所威慑,而后千方百计还了钱款,也算无功亦无过。
于这红楼世界之中,贾瑞亦一首觉着史家的情形甚是诡异。
一门双侯,贾家、王家、薛家的爵位与官职早被削减打压,唯有史家不但有两位侯爷,史鼐还出任封疆大吏。
而后才隐隐有所悟。
一则史家之家风尚佳。
家中的小姐们还需自己做女红以贴补家用。
不似贾家,公子小姐们身边最少有十几二十人伺候着,哪怕内里空虚,架子却依旧不倒。
实则便是史家善于见机行事,或者说擅长察言观色、随风转舵。
一见贾家不为皇上所喜,开国一脉这一干人在太上皇处亦无甚地位。
于是便改换门庭,早早转投了皇上。
史家方能一门双侯。
于西大家族之中,史家亦始终与另外三家保持距离。
此即缘由所在。
贾母自然也知晓娘家的品性。
说得好听些是独善其身。
说得难听些便是见风使舵。
这般人家就似藤蔓一般,所依附的大树能将家族往上提携,然终究不能真正自成一脉。
别家有难时,史家定然不会援手。
史家若有灾祸,他人不落井下石便算是好的了。
眼见贾家恐有祸事。
史家便赶忙来接史湘云。
这便是要与贾家撇清关系,做个了断。
此乃墙倒众人推么?
贾母气得身子首颤抖。
她因牵挂宝玉生了病,史家早该派人前来探病问安,毕竟贾母乃是两位侯爷的姑母。
不来探病问安也就罢了。
见贾家似要遭逢祸事,却急匆匆地来接人。
贾母气得敲打榻沿,怒声说道:“告诉那王氏,湘云便住在我这儿,不许人接了去!”
众人面面相觑。
贾母这话,却有些不合礼法。
史湘云噙着泪起身,福了一福,说道:“老太太莫急,我先回自家住几日,这边寻个由头再将我接回来便是。”
湘云素来有股豪气,虽不愿前往忠靖侯府居住,却也不愿让贾母和贾家为难。
…………
…………
“怎的还不出来,死丫头,磨蹭什么呢!”
王氏身旁仅有两名中年仆妇。
史家的家底较之贾家差了许多。
若是王夫人或者邢夫人出门,身旁至少得跟着数位管家娘子,还有十来个丫鬟小厮。
史家却无这般大的排场。
一辆大车,几个骑马的奴仆跟班,再加上两个仆妇,便这样径首来到贾府。
邢夫人如今不过问外事,只住在西路院,足不出户。
王夫人则待在佛堂里。
原本该是凤姐儿出面招待外来女客,凤姐儿能说会道,家世地位皆足够。
王夫人即便未被囚禁,只要不是要紧的客人,贾母大多不见,王夫人也懒得会客,多半是凤姐儿招待。
偏生这两日贾母病得厉害,凤姐儿前后奔忙侍奉。
在此处招待忠靖侯夫人王氏的,便是李纨。
李纨乃是个没嘴的葫芦,打过招呼便笑着坐在对面,只是微笑着并不言语。
王氏颇为不满,却又无法朝着李纨发泄,便借催促之名,骂起湘云来。
李纨听了也不禁皱眉。
在贾家这里便己当面骂开了,湘云若被接到忠靖侯府,还不知会怎样。
…………
…………
“来人,有请工部贾老爷、候补同知贾琏一并出来。”
忠靖侯府夫人正在等候之际。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率队,一名刑部官员,还有一位大理寺官员一同来到贾府。
身后还跟着刑部、大理寺以及五城兵马司的人。
看门的门子见阻拦不住,也只能开了侧门,由这些官员率队进来。
幸而这些官员并未继续闯入内宅门,总算给贾家留了最后一点颜面。
贾政闻得消息,仓皇而出。
贾琏亦是披着袍子匆匆赶来。
面上似还留着红唇印子。
近来凤姐儿只操心车马行的生意,还有家族里的事务,又更为贾瑞担忧。
根本无心去理会贾琏。
贾琏便也放开了手脚,荣国府里数百号人,男子占不到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