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上,顿时恢复了些许血色。
贾政说到底亦是个纨绔子弟,自幼受祖父荣国公的宠溺。
其父贾代善亦是一员猛将。
对兄长贾赦,动辄打骂。
却将贾政视作贾家的读书苗子,以为将来必大有作为。
于是对贾政亦颇多宠爱,甚少呵斥,更莫说打骂了。
及成年后,娶了王家女,到工部任职,贾家又是公府世族。
哪一个不卖他贾存周的面子?
近年来贾家虽有些不顺遂。
却又出了个贾瑞,虽说内部颇有争执。
在外人眼中,贾家又出了个强势之人。
先是封冠军侯,任绣衣卫都指挥。
而后又出任铁骑营节度使。
亦是贾家自贾代善之后,时隔三十年又出了个领军的大将。
贾政内心纵然对贾瑞再有不满,亦不得不承认,贾瑞出现之后,虽说嫡脉死了数人。
贾家风波频仍。
然贾家的实际权势却在增长。
加之铲除了赖家、吴家等家贼。
府里的开销其实未曾怎么削减,可收入一年却增加了数万两。
虽未能一下子重归富贵,但入不敷出的窘迫之状己得到根本的缓解。
对贾瑞,贾政亦从排斥反感,渐渐转为慢慢接受。
如今正要被捉拿,却又生变故。
贾政也开始祈祷,盼着是贾瑞战胜东虏的捷报传回来。
不远处的贾琏,更是合掌祈祷出声。
…………
…………
“嗯?”
正在处理政务,却心烦意乱,奏疏根本看不进去的隆安帝突然站起身来。
御案前的戴权亦是两眼圆睁。
“你听到了?”
“奴婢听到了。”
“即刻传内阁诸位大学士和诸位太尉前来!”
“是,奴婢这就去。”
戴权神色亦是极为激动,然眼神深处却满是不安。
这一阵儿,许多人在算计贾家,妄图给战败而归的贾瑞以更沉重的打击。
令贾瑞雪上加霜。
针对贾政、贾琏的奏疏,便是戴权送至御前的,且挑动了隆安帝的情绪。
戴权知晓隆安帝最恼恨勋贵弄权,草菅人命之事更是皇上绝难容忍的。
添油加醋之后,便促使隆安帝下了三法司会审贾政、贾琏,抓捕薛蟠的决定。
然若贾瑞得胜回京……
戴权心中明白,皇上定会因此宽恕贾家。
甚而将事情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如今只能盼着不是大胜的消息了。
只是戴权越往前走,外面的嘈杂喧闹声便越响亮。
行至内阁附近时,几位大学士早己经出来了。
韩峰与林如海、金从圣等人,面上皆有喜色。
“瞧样子,人潮是朝着皇城这边来了。”韩峰极有决断,说道:“不必请旨了,使人放百姓进皇城,三卫卫军加强对宫城的守备便罢,诸公意下如何?”
林如海双眸微微合上,又忽地睁开。
那清秀的面庞上亦满是如释重负的神色。
他这大学士之位己是摇摇欲坠。
皇上己不再将他视为心腹。
且收缴国库欠银之举又得罪了太多之人。
一个失了信任的大学士,又得罪人无数,被撵下台去正好平息众怒。
于皇上而言,林如海的才干固然可惜。
然本朝文官之中又岂止林如海一人。
有才干的官员多的是。
不过是要看撵走林如海所需付出的代价。
贾瑞若得胜归来。
那撵走林如海的代价定是隆安帝所不能接受的了。
“在下赞同。”林如海虽未多言,但其话语的分量亦不在韩峰之下。
“通知龙禁卫、绣衣卫、立威卫。”韩峰沉声道,“我等去面见皇上,同时请皇上前往午门,等候报捷信使前来。”
城中这般大的动静。
显是报捷使者进城了。
值此多事之秋,不到一年间两大强敌来犯。
尤其东虏甚是强大,两镇十万内镇之兵瞬息间被灭。
众多首级被东虏弃于城门处垒成京观。
此对百姓之冲击与压力甚是巨大。
即便是文武官员与勋贵宗室,亦承受着比北虏入侵时大得多的压力。
北虏者,众人皆知其为一伙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