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的线索**
青海的寒风卷着沙尘,打在车窗上噼啪作响。
我和陈默驱车穿越戈壁,远处祁连山脉的轮廓在灰蒙蒙的天色下若隐若现。黑水滩——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废弃科研基地,就藏在这片无人区的深处。
“官方记录上,这里是个气象站。”陈默盯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但内部档案显示,这里曾经进行过代号‘影蚀’的秘密实验,负责人是周文远。”
“和扎西岗寺有关?”我握紧方向盘,车轮碾过碎石,车身剧烈颠簸。
“周文远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这里。”陈默调出一份扫描文件,上面是一张泛黄的实验日志照片,日期1971年11月。
日志的最后一页只有一行潦草的字迹:
**“他们带走了镜子。”**
车猛地刹住,远处,一片低矮的混凝土建筑群出现在视野中——黑水滩基地。
---
#### **2. 废弃的实验室**
基地的铁门早己锈蚀,但门锁有新鲜的撬痕。
“有人比我们早到。”我低声说,拔出枪。
陈默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信号干扰器:“基金会的人可能还在里面。”
走廊里弥漫着霉味和化学试剂的气息,墙上的标语早己褪色,但依然能辨认出“绝密”“禁止交谈”的字样。
地下二层的主实验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微弱的电流声。
我和陈默对视一眼,猛地推开门——
实验室中央,一台老式示波器还在运转,屏幕上跳动着杂乱的波形。操作台前坐着一个人。
**周文远。**
他缓缓转过头,脸色苍白,眼窝深陷,像是很久没有休息。
“你们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基金会的人刚走……他们带走了‘镜子’。”
---
#### **3. 镜子的秘密**
“你还活着?”陈默的声音带着震惊。
周文远苦笑了一下:“勉强算是。”他指向实验室角落的一台装置——那是一个由铜镜、石英和某种合金组成的设备,核心部分己经被拆除。
“1971年,我们从扎西岗寺带回了一块石板,上面的符文能影响人的视觉神经……让人看到不存在的影像。”周文远的声音越来越低,“基金会认为这是一种古代心理战技术,他们想把它武器化。”
“武器化?”我皱眉。
“对,制造幻觉,让敌人自相残杀。”周文远咳嗽了几声,“但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有副作用……长期接触的人会精神崩溃。”
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听着……‘镜子’必须被毁掉……凯瑟琳不知道她在触碰什么……”
他的身体猛地痉挛,随后瘫软在椅子上,呼吸微弱。
陈默迅速检查了他的脉搏:“休克了,得送医院。”
远处传来引擎的轰鸣声。
“基金会的人回来了。”我拽起陈默,“先撤!”
---
#### **4. 基金会的行动**
我们顺着紧急通道冲回地面,远处三辆黑色越野车正驶离基地,扬起漫天沙尘。
“他们往西北方向去了。”陈默快速调出地图,“那条路通向一个私人机场……他们要运走‘镜子’!”
我掏出手机,拨通张浩的加密线路:“我们需要拦截,基金会的人要带着东西跑。”
“来得及吗?”电话那头,张浩的声音混着风声——他显然己经在行动了。
“赌一把。”我跳上驾驶座,引擎咆哮着冲向戈壁,“联系老白,查那个机场的底细!”
陈默敲击键盘,突然咒骂一声:“机场的注册公司是赵氏集团的壳公司……穿山甲早就布局了。”
我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砂石地上划出长长的痕迹。
“赵雨桐……”我缓缓抬头,“她知道多少?”
---
#### **5. 赵雨桐的谜团**
昆明,私人疗养院。
赵雨桐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枚铜钱——那是萧雅留给我的护身符,不知何时被她拿走了。
“这上面的图案,我在爸爸的书房里见过。”她轻声说,“他总说……‘镜子不能对着光’。”
我和陈默交换了一个眼神。
“你还记得什么?”我尽量让语气平和。
赵雨桐的指尖摩挲着铜钱上的刻痕:“有个金头